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20页
1 导论第20-32页
   ·选题意义第21页
     ·现实意义第21页
     ·论意义第21页
   ·文献述评第21-26页
     ·主要理论观点第21-25页
       ·地方政府负债的必要性第21-22页
       ·地方政府负债与财政分权第22-23页
       ·地方政府负债与“公共池”问题第23-24页
       ·地方政府负债与预算软约束第24-25页
     ·主要不足第25-26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6-27页
     ·指导思想第26页
     ·研究思路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页
   ·主要研究创新第27-29页
     ·研究思路创新第27-28页
     ·研究观点创新第28页
     ·研究方法创新第28-29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29-32页
2 理论基础第32-54页
   ·公共产品理论第32-34页
     ·公共产品理论的演进第32-33页
     ·公共产品的层次性第33-34页
       ·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第34页
       ·全国性公共品和地方性公共品第34页
   ·财政联邦制与财政分权理论第34-37页
     ·财政联邦制第34-36页
       ·财政联邦制理论旳主要思想第35页
       ·财政联邦制的主要类型第35-36页
     ·财政分权理论第36-37页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第36页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第36-37页
   ·信息经济学理论第37-43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37-40页
       ·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第37-39页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第39-40页
     ·预算软约束理论第40-43页
       ·预算软约束的成因第41-42页
       ·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第42-43页
   ·公共债务理论第43-54页
     ·公共债务理论与公共债务扩张第43-44页
       ·公共债务理论演变第43-44页
       ·公共债务扩张的原因第44页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类别第44-49页
       ·直接债务与间接债务第46-48页
       ·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第48-49页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合理边界辨析第49-54页
       ·政府与市场边界第49-51页
       ·中央与地方边界第51-52页
       ·当前与长远的边界第52-54页
3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机理分析第54-86页
   ·地方性公共品供给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第54-60页
     ·效率视角下地方公共品供给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第54-58页
       ·公共品提供主体的划分原则第55-57页
       ·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上的相对优势第57-58页
     ·公平视角下地方公共品财务成本分担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第58-60页
       ·公共品财务成本分担的横向均衡与地方政府性负债第58-59页
       ·公共品财务成本分担的纵向均衡与地方政府性负债第59-60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体制背景第60-80页
     ·行政体制背景第60-63页
       ·干部考核机制改革引发了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机制第60-61页
       ·财政预算约束下地方官员投资竞争催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第61-63页
     ·经济体制背景第63-66页
       ·商业银行体系深度融入地方政府融资机制中第63-65页
       ·地方政府在融资市场上道德风险问题突出第65-66页
     ·财政体制背景第66-77页
       ·财权划分体制的变革第66-67页
       ·分税制改革后国家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第67-69页
       ·事权划分的体制变迁第69-70页
       ·在地方政府财权减少的同时事权反而不断扩大第70-75页
       ·非对称性财政分权格局导致地方财政困难第75-77页
     ·金融体制背景第77-80页
       ·拨改贷第78页
       ·政策性银行设立第78-79页
       ·银行商业化改革第79页
       ·资本市场发展第79-80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非体制因素第80-86页
     ·扩张型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第80-82页
     ·城镇化发展加快的影响第82-83页
     ·缺乏规范的市场化融资手段第83-84页
     ·大量财政转移支付扭曲了地方政府融资约束第84-86页
4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及风险约束状况第86-120页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第86-99页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指标的国际比较第86-94页
       ·债务负担率第86-88页
       ·综合偿债率第88-89页
       ·债务逾期率总体可控,个别地区过髙第89-90页
       ·当前地方债务存在的突出问题第90-94页
     ·基于资产负债的分析第94-96页
       ·地方政府资产状况第94-95页
       ·地方政府负债状况第95-96页
     ·基于债务可持续性的分析第96-99页
       ·经济增长与债务可持续性第96-97页
       ·城市化进程与债务可持续性第97-98页
       ·融资成本变化与债务可持续性第98-99页
     ·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总体评价第99页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软化第99-108页
     ·法制建设滞后第100-102页
     ·预算软约束问题较为突出第102-105页
       ·地方政府收支矛盾突出,负债动机强烈第102-103页
       ·行政集权和经济分权弱化了预算约束第103-104页
       ·地方政府举债方式多元化、中央政府隐性担保机制,弱化了预算约束第104-105页
     ·市场约束开始形成但很不完善第105-106页
     ·民意约束(人大监督)乏力第106-108页
       ·法律环境亟待改善第106-107页
       ·监督范围过窄第107-108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软化的原因第108-120页
     ·债务边界不清第108-109页
     ·预算及统计制度缺陷第109-110页
       ·预算制度缺陷第109页
       ·统计制度缺陷第109-110页
     ·地方债务隐性化第110-112页
     ·缺乏偿债激励机制,道德风险严重第112-113页
     ·地方政府破产机制缺失第113-120页
       ·地方政府是一级相对独立的信用主体第113-114页
       ·地方政府破产是隔离风险外部性的有效方式第114-116页
       ·地方政府破产与公共服务职能能够相对分离第116-120页
5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设计第120-142页
   ·地方债务风险的内在约束动机及约束规避第120-123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内在约束动机第120-122页
       ·地方政府自我约束动机第120-121页
       ·上级政府约束动机第121页
       ·金融市场投资者的约束动机第121-122页
     ·地方政府对债务约束的规避第122-123页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约束方式第123-128页
     ·财政约束第123-125页
       ·施加财政约束的必要性第123页
       ·财政约束的方式第123-124页
       ·财政约束指标体系第124-125页
     ·市场约束第125-126页
       ·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机理第125页
       ·市场约束机制有效运行的影响因素第125-126页
     ·民意约束第126-128页
       ·民意逐渐成为影响公共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第126-127页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第127页
       ·生产要素流动与民意约束第127-128页
       ·提高地方债务信息透明度有助于发挥民意约束作用第128页
   ·地方债务风险约束有效性的标准第128-133页
     ·激励相容第128-130页
       ·最大程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第129页
       ·设置切实可行的约束条件第129-130页
       ·用市场化解决政府失灵问题第130页
     ·财政可持续性第130-132页
       ·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判断准则第130-131页
       ·地方债务可持续性的表象与实质第131页
       ·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的条件第131-132页
     ·外部性风险的有效隔离第132-133页
       ·地方债务风险溢出机制第132-133页
       ·地方债务风险外部性的隔离机制第133页
   ·基于地方政府目标函数的债务风险自我激励约束模型第133-142页
     ·模型假设第134-136页
       ·地方政府效用函数设定第134-135页
       ·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条件设定第135-136页
     ·地方政府目标函数设定及求解第136-137页
       ·地方政府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第136页
       ·模型求解第136-137页
     ·命题及推论第137-142页
       ·政绩评价系数的影响第137-138页
       ·产出弹性系数的影响第138-139页
       ·土地价格的影响第139页
       ·地方政府支配土地能力的影响第139页
       ·土地抵押贷款杠杆率的影响第139-140页
       ·税收、转移支付和偿债压力的影响第140-142页
6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的国际比较第142-168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的主要类型第142-146页
     ·市场约束型第143-144页
     ·行政控制型第144页
     ·规则管理型第144-146页
       ·规则管理旳主要内容第144-145页
       ·规则管理的具体形式第145-146页
     ·协商管理型第146页
   ·不同财政体制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比较第146-159页
     ·财政联邦制国家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第146-153页
       ·美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约束第146-149页
       ·加拿大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约束第149-150页
       ·德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约束第150-151页
       ·澳大利亚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约束第151-153页
     ·财政单一制国家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第153-158页
       ·日本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约束第153-155页
       ·英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约束第155-156页
       ·法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约束第156-158页
     ·不同财政体制下风险约束方式的共性第158-159页
   ·不同金融体系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比较第159-163页
     ·不同金融体系下地方政府融资方式的差异第160页
     ·主要融资方式在不同国家债务风险约束中的作用比较第160-163页
       ·美国市政债券的种类与风险监督第160-162页
       ·日本市政债券的种类与风险监督第162页
       ·市政债与银行贷款风险约束比较第162-163页
   ·地方政府破产或类似机制比较第163-165页
     ·地方政府破产与企业破产的差异第163-164页
     ·典型破产案例第164-165页
   ·不同国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特点及有效性第165-168页
     ·不同国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的特点第165-166页
     ·不同国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处置措施第166-168页
7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的完善第168-194页
   ·总体思路第168-169页
   ·增强地方政府的自我偿债激励第169-174页
     ·政绩考核与债务风险挂钩第169-170页
       ·改革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第169-170页
       ·实行债务风险问责制和追责制第170页
     ·自主发债与债务风险挂钩第170-172页
       ·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积极意义第170-171页
       ·地方政府自主发债与降低债务风险的激励相容机制设计第171-172页
     ·土地出让金留存比例与债务风险挂钩第172-173页
       ·现行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第172页
       ·构建土地也让金留存与地方债务风险挂钩的约束机制第172-173页
     ·上级转移支付与债务风险挂钩第173-174页
       ·转移支付制度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仍存在与缺陷与不足第173页
       ·构建有助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转移支付制度第173-174页
   ·强化外部约束第174-179页
     ·强化财政纪律约束第174-176页
       ·设置债务红线第174-175页
       ·改革地方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第175页
       ·明确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处置规则第175-176页
     ·强化市场约束第176-178页
       ·编制并公布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第176-177页
       ·引入独立的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机制第177页
       ·改善投资者结构强化投资者监督第177-178页
       ·允许地方政府性债务违约事件发生第178页
     ·强化人大监督和民意监督第178-179页
       ·发挥地方人大在地方债务风险约束中的监督作用第178-179页
       ·加强对地方政府官员离任债务审计第179页
       ·加强民意监督第179页
   ·有效降低风险的外部性第179-183页
     ·分离经常性和资本性支出预算隔离风险第179-181页
       ·预算支出原则第179页
       ·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的风险表现形式第179-180页
       ·隔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债务风险第180-181页
     ·借用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载体机制隔离风险第181-182页
       ·资产证券化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隔离中的适用性第181页
       ·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选择第181-182页
     ·借用类破产机制隔离风险第182-183页
   ·推进相关改革第183-194页
     ·完善相关法律第183-184页
       ·法律缺失导致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监督和监管松弓也第183-184页
       ·完善地方债务法律法规的政策建议第184页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第184-186页
       ·合理规划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第185页
       ·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划分第185页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185页
       ·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第185-186页
       ·减少财政管理层级第186页
     ·理顺财政与中央银行关系第186-187页
       ·财政部门和央行的优势比较第186页
       ·财政和央行的职能定位与合作第186-187页
       ·对地方债务风险要及早发现及时救助第187页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第187-188页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基于公共品类型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合理分工第187-188页
       ·推进多种形式的公私合作,创新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品供给的模式第188页
     ·改革土地使用方式第188-190页
       ·实行土地多元化供给第189页
       ·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第189页
       ·改革土地出让金收取方法,扼制地方政府卖地冲动第189页
       ·合理引导土地供应预期第189-190页
     ·理顺公共品定价机制第190-191页
       ·现行公共产品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第190页
       ·公共产品定价改革思路第190-191页
     ·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第191-194页
       ·各监管主体的职责分工第191页
       ·加强监管部门协调第191-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204页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第204-206页
后记第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进研究
下一篇: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