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预算、决算论文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1 绪论第16-36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6-21页
     ·选题的背景第16-19页
     ·选题的意义第19-21页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1-28页
     ·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论述第21-23页
     ·关于国外绩效预算的介绍第23-26页
     ·关于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探讨第26-28页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28-31页
     ·研究内容第28-30页
     ·主要框架第30-31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31-33页
     ·研究思路第31-32页
     ·研究方法第32-33页
   ·主要创新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33-36页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33-34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34-36页
2 预算绩效管理的界定:相关概念的提出与辨析第36-52页
   ·主要概念及内涵第36-43页
     ·绩效和预算绩效第36-38页
     ·评价和绩效评价第38-40页
     ·预算绩效管理第40-41页
     ·政府绩效管理第41页
     ·绩效预算第41-43页
   ·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几个关系第43-47页
     ·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关系第43-45页
     ·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系第45页
     ·预算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关系第45-46页
     ·预算绩效管理与财政监督、绩效审计的关系第46页
     ·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预算的关系第46-47页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第47-52页
     ·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和管理水平第48-49页
     ·有利于构建支出结果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内容第49页
     ·有利于适应财政发展形势的需要,促进财政可持续性发展第49-51页
     ·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效、透明、责任政府建设第51页
     ·有利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效率驱动第51-52页
3 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起点:基于我国财政改革进程与问题的分析第52-74页
   ·从我国公共财政演进的视角分析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脉络第52-55页
     ·改革开放到分税制财政体制确立前的财政预算(1978-1994年)第52-53页
     ·分税制财政体制确立到提出公共财政目标的财政预算(1994-1998年)第53-54页
     ·从明确公共财政目标到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财政预算(1998-2003年)第54页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财政预算(2003年—)第54-55页
   ·近年来的预算管理改革奠定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第55-62页
     ·预算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第55-59页
     ·预算管理改革的成效分析第59-60页
     ·预算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重视绩效管理第60-62页
   ·目前预算管理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第62-66页
     ·当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其表现第62-65页
     ·解决问题的出路:破解机制困境第65-66页
     ·下一步的突破重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第66页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的现实选择第66-74页
     ·完善的绩效预算需要一定的约束条件第67-68页
     ·我国实施绩效预算还存在一定的制度阻碍第68-70页
     ·现阶段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是源于我国现实的一种可行选择第70-74页
4 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支点:对理论基础的探源与构建第74-110页
   ·预算绩效管理的沿革与制度变迁第74-80页
     ·我国古代的绩效思想溯源第74-75页
     ·政府行政模式的演变与预算绩效观念的形成第75-77页
     ·从公共产品的提供与财政功能看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逻辑第77-79页
     ·预算制度的变迁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影响第79-80页
   ·理论基础一:委托—代理理论第80-87页
     ·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81-83页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核心第83-85页
     ·委托—代理理论与预算绩效管理第85-87页
   ·理论基础二:公共产品理论第87-93页
     ·公共产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87-89页
     ·公共产品理论的实质内容第89-92页
     ·公共产品理论与预算绩效管理第92-93页
   ·理论基础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第93-96页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93-94页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理念第94-95页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预算绩效管理第95-96页
   ·理论基础四:其他理论第96-110页
     ·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第96-97页
     ·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第97-98页
     ·博弈论第98-102页
     ·“变化”理论第102-105页
     ·“花钱矩阵”理论第105-107页
     ·财政效率论第107-110页
5 预算绩效管理的国际视点:国外实施绩效预算的基本情况(上)第110-144页
   ·绩效预算发展概览第110-117页
     ·绩效预算实施的原因第110-112页
     ·绩效预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112-116页
     ·绩效预算的发展趋势第116-117页
   ·美国的绩效预算第117-126页
     ·美国绩效预算的改革历程第117-119页
     ·美国绩效预算的主要内容第119-123页
     ·美国《政府绩效成果法案》第123-124页
     ·美国绩效预算的主要成效及影响第124-126页
   ·英国的绩效预算第126-131页
     ·英国绩效预算的改革历程第126-128页
     ·英国绩效预算的主要内容第128-130页
     ·英国绩效预算改革的主要特点第130-131页
   ·澳大利亚的绩效预算第131-137页
     ·澳大利亚绩效预算的改革历程第132-133页
     ·澳大利亚绩效预算的主要内容第133-136页
     ·澳大利亚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第136-137页
   ·新西兰的绩效预算第137-144页
     ·新西兰绩效预算的改革历程第138-140页
     ·新西兰绩效预算的原则与过程第140-141页
     ·新西兰绩效预算的主要内容第141-142页
     ·新西兰绩效预算的基本特点第142-144页
6 预算绩效管理的国际视点:国外实施绩效预算的基本情况(下)第144-168页
   ·瑞典的绩效预算第144-149页
     ·瑞典绩效预算的改革历程第144-145页
     ·瑞典绩效预算的主要做法第145-147页
     ·瑞典政府机构的权利和责任第147-148页
     ·瑞典绩效预算的主要特点第148-149页
   ·法国的绩效预算第149-155页
     ·法国绩效预算的实施过程第149-150页
     ·法国绩效预算的主要内容第150-153页
     ·法国绩效预算下各级预算管理者的权责第153-154页
     ·法国绩效预算的监督体系第154-155页
   ·韩国的绩效预算第155-159页
     ·韩国绩效预算的实施背景第155-156页
     ·韩国绩效预算的核心内容第156-158页
     ·韩国绩效预算改革的主要特点第158-159页
   ·新加坡的绩效预算第159-163页
     ·新加坡绩效预算的改革历程第159-160页
     ·新加坡绩效预算的基本做法第160-162页
     ·新加坡绩效预算改革的主要特点第162-163页
   ·国外绩效预算的总结与借鉴第163-168页
     ·国外绩效预算的主要经验第163-165页
     ·对推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借鉴与启示第165-168页
7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剖析:主要进展、成效及问题第168-186页
   ·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第168-170页
     ·自发探索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2003年)第168-169页
     ·加强绩效评价试点阶段(2003-2009年)第169页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确立阶段(2010-2011年)第169-170页
     ·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新时期(2012年—)第170页
   ·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进展第170-175页
     ·推动机制建立,初步形成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框架第170-172页
     ·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第172页
     ·全面开展试点,不断扩大绩效评价项目范围第172-173页
     ·创新评价模式,积极拓展绩效评价的深度第173-174页
     ·完善配套措施,进一步夯实预算绩效管理根基第174-175页
   ·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第175-178页
     ·全国整体推进的格局初步形成,推动了预算管理创新第175-176页
     ·基本树立了预算绩效理念,强化了部门支出责任意识第176页
     ·逐步促进了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增强了预算决策科学化第176-177页
     ·进一步改善了预算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177页
     ·间接推动了政府绩效管理,促进了政府的高效透明第177-178页
   ·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8-186页
     ·各地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一,工作进展很不平衡第178页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各环节管理有待加强第178-180页
     ·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需要提速第180页
     ·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相对滞后,保障力度亟待增强第180-181页
     ·现行预算管理方式存在制约,需进一步破解机制难题第181-183页
     ·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难以有效深入突破第183-184页
     ·政府绩效管理改革未全面启动,缺少有利的政治环境支持第184-185页
     ·法律法规依据缺失,法制体系建设较为滞后第185-186页
8 推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设计:近期思路和中长期思考第186-200页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设计和难点分析第186-189页
     ·总体设计第186-187页
     ·难点分析第187-188页
     ·基本原则第188-189页
   ·近期改革思路: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重点第189-194页
     ·健全“一个机制”框架,覆盖预算管理全过程第189-190页
     ·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完善制度规章和提升绩效评价水平第190-191页
     ·完善“三个环节”内容,实现绩效目标、监控与评价的有机衔接第191-192页
     ·强化结果应用的“四个结合”,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第192-193页
     ·夯实基础保障的“五项工作”,做好预算绩效管理配套第193-194页
   ·中长期改革思考:以推动绩效预算改革为方向第194-200页
     ·深化预算改革,奠定绩效预算制度基础第194-195页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绩效机制转变第195-196页
     ·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式第196-197页
     ·推动政府绩效改革,形成内外一体格局第197-198页
     ·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建立立法保障环境第198-200页
9 近期改革重点与建议:进一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第200-240页
   ·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第200-211页
     ·绩效目标的作用第200-201页
     ·绩效目标的主要内容及要求第201-204页
     ·绩效目标管理的主要环节第204-209页
     ·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的主要措施第209-211页
   ·推进绩效监控管理,体现预算执行有监控第211-220页
     ·绩效监控的作用第212-213页
     ·绩效监控的主要内容及要求第213-216页
     ·绩效监控管理的主要环节第216-218页
     ·推进绩效监控管理的主要措施第218-220页
   ·深化绩效评价管理,强化预算完成有评价第220-233页
     ·绩效评价的主体和客体第220-222页
     ·绩效评价的程序第222-224页
     ·绩效评价指标第224-228页
     ·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第228-231页
     ·深化绩效评价管理的主要措施第231-233页
   ·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管理,确保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第233-240页
     ·绩效评价结果的形成第234-235页
     ·绩效评价结果管理的主要环节第235-236页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主要内容第236-238页
     ·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管理的主要措施第238-240页
10 中长期改革方向与路径:走向绩效预算改革之路第240-254页
   ·对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回顾与分析第240-244页
     ·预算绩效管理是兼顾当前发展与未来改革的折衷选择第240-242页
     ·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预算的差距分析第242-243页
     ·实施绩效预算改革对我国的深远影响第243-244页
   ·绩效预算凸显财政预算管理的发展趋势第244-246页
     ·预算的起源:资源分配上政治的考量第244-245页
     ·预算的发展:资源使用上技术衡量因素的加入第245页
     ·预算的趋势:资源分配与资源使用上的绩效方向第245-246页
   ·绩效预算的框架体系与实施战略第246-249页
     ·绩效预算的框架体系第246-248页
     ·绩效预算的实施战略第248-249页
   ·未来绩效预算改革的发展路径第249-254页
     ·预算控制方式的转向:由加强投入控制到实施管理责任控制第250页
     ·预算制度内容的嬗变:从项目预算到产出预算,再到结果预算第250-251页
     ·财政管理手段的递进:对财政管理集权到授权,再到分权第251-252页
     ·公共财政框架的演化:使政府管理走向市场管理、民主治理第252-254页
结论与展望第254-256页
附录:美国《2010年政府绩效成果法案修正案》第256-274页
参考文献第274-284页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第284-286页
后记第286-287页

论文共2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研究
下一篇: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