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35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30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8-3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第30-3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2页 |
三、结构安排 | 第32-34页 |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分析 | 第35-51页 |
第一节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要析 | 第35-44页 |
一、政府财务信息的涵义 | 第35-36页 |
二、政府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 | 第36-37页 |
三、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主体 | 第37-39页 |
四、政府财务信息的使用者 | 第39-40页 |
五、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目标与会计基础 | 第40-42页 |
六、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形式与内容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44-51页 |
一、政府职能理论 | 第44-48页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第48-49页 |
三、公共产品理论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现存问题分析 | 第51-81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有关情况 | 第51-54页 |
一、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发展进程 | 第51-52页 |
二、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现状 | 第52-53页 |
三、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工作成效简评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 | 第54-76页 |
一、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总体情况的实证分析 | 第54-59页 |
二、我国政府隐性赤字规模的估算 | 第59-62页 |
三、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的测算 | 第62-76页 |
第三节 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不足 | 第76-81页 |
一、政府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尚不统一 | 第76页 |
二、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主体不够清晰 | 第76页 |
三、政府财务信息偏重为“内部人”服务 | 第76-77页 |
四、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目标略显滞后 | 第77页 |
五、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会计基础存在局限 | 第77页 |
六、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形式不够规范 | 第77-78页 |
七、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完备 | 第78-81页 |
第四章 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进的经验借鉴 | 第81-95页 |
第一节 国外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革的实践 | 第81-88页 |
一、美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渐进式改革与严密法律规范 | 第81-84页 |
二、英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革全面应用权责发生制 | 第84-85页 |
三、法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革的地方债务风险动因 | 第85-86页 |
四、其他国家符合自身特点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革模式 | 第86-88页 |
第二节 我国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改革的实践 | 第88-90页 |
一、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改革的实践借鉴 | 第88-89页 |
二、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特点分析 | 第89-90页 |
第三节 可供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 第90-95页 |
一、控制债务风险是各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革的共同动因 | 第90-91页 |
二、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革进程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91-92页 |
三、依据本国国情选择恰当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革模式 | 第92-93页 |
四、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革的趋势 | 第93页 |
五、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革要满足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 第93-94页 |
六、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革要完善配套法规体系 | 第94-95页 |
第五章 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进的目标思路及近期对策 | 第95-121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进的总体及分步目标建议 | 第95-98页 |
一、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进的总体目标设定 | 第95-96页 |
二、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近、中、远期”分步改进目标建议 | 第96-98页 |
第二节 先易后难实现“近、中、远期”分步目标的措施 | 第98-102页 |
一、强化政府债务信息披露 | 第98-100页 |
二、试点试行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 | 第100-101页 |
三、建立健全政府会计系统及其信息披露 | 第101-102页 |
第三节 改进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近期对策 | 第102-121页 |
一、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与债务风险监控关系分析 | 第102-103页 |
二、政府债务会计核算的双基础制改革 | 第103-105页 |
三、政府债务新增核算科目的设计 | 第105-106页 |
四、政府债务计量属性的设定 | 第106-107页 |
五、政府债务信息主要披露载体的改进 | 第107-108页 |
六、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披露机制的构想 | 第108-121页 |
第六章 改进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中期策略 | 第121-139页 |
第一节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 第121-126页 |
一、环境变迁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 第121-123页 |
二、编报政府财务报告的重要意义 | 第123-124页 |
三、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 | 第124-125页 |
四、政府财务报告主体内涵及其包含的合并范围分析 | 第125页 |
五、政府财务报告包含的事项范围分析 | 第125-126页 |
六、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的关系界定 | 第126页 |
第二节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机制设计 | 第126-136页 |
一、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构建 | 第126-127页 |
二、政府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文字说明的构成 | 第127-131页 |
三、编报职责的划分与流程的构造 | 第131-132页 |
四、具体编制方法的设想 | 第132-136页 |
五、先试点、再试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136页 |
第三节 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近中期改进策略的比较分析 | 第136-139页 |
一、编报政府财务报告方法的优点 | 第136-137页 |
二、改进债务核算基础措施的优点 | 第137-138页 |
三、两种方法的主要不足 | 第138-139页 |
第七章 改进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远期规划 | 第139-157页 |
第一节 建立健全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体系 | 第139-145页 |
一、我国政府会计模式的选择 | 第139-141页 |
二、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形式与内容设计 | 第141-142页 |
三、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主体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分析 | 第142-143页 |
四、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目标与会计基础的界定 | 第143-144页 |
五、我国政府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推演 | 第144-145页 |
第二节 设计完善我国政府会计系统:基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进 | 第145-153页 |
一、我国政府财务会计系统的规划设计 | 第145-147页 |
二、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整合完善 | 第147-151页 |
三、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系统信息披露的协调 | 第151-153页 |
第三节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视角下我国政府管理会计、审计鉴证的协同 | 第153-157页 |
一、融合协同政府管理会计与政府预算会计、财务会计 | 第153-154页 |
二、构建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密切相关的审计鉴证体系 | 第154-155页 |
三、政府管理会计、审计鉴证的财务信息披露职能 | 第155-156页 |
四、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改进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156-157页 |
结语 | 第157-161页 |
一、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57-158页 |
二、研究局限性 | 第158页 |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58-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73-175页 |
后记 | 第175-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