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我国云南分离株(Ban18)与国际登革 4 型标准株(H241 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序列比较研究 | 第1-33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1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1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1-18页 |
实验结果 | 第18-31页 |
1 Ban18 株和 H241 株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 第18-19页 |
·病毒滴度 | 第18页 |
·两株病毒特异性鉴定 | 第18-19页 |
·两株病毒脑内致病力比较 | 第19页 |
2 Ban18 株和 H241 株全基因序列分析 | 第19-31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19-20页 |
·H241 株和 Ban18 株的全序列比较 | 第20-27页 |
·Ban18 株与国内外其它登革 4 型病毒的序列比较 | 第27-28页 |
·Ban18 株系统进化分析 | 第28-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 云南登革 4 型版 18 株病毒减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全序列研究 | 第33-61页 |
中文摘要 | 第33-34页 |
英文摘要 | 第34-35页 |
前言 | 第35-3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55页 |
1 生物学特性 | 第44-52页 |
·Ban18 减毒株与其母株在 Vero 细胞上的生长曲线 | 第44-45页 |
·Ban18 减毒株与其母株在 Vero 细胞上空斑形成特征 | 第45页 |
·登革 4 型特异性血清对三株病毒的中和抑制作用 | 第45-46页 |
·三株病毒对小鼠的脑内致病力 | 第46-47页 |
·三株病毒的免疫原性比较 | 第47-48页 |
·Ban HK20 株和 Ban18 HK30 株各空斑克隆的生物学特征 | 第48-52页 |
2 Ban18 减毒株与其母株的全基因序列比较 | 第52-55页 |
·两株病毒 PCR 扩增结果 | 第52-53页 |
·Ban18 减毒株与其母株的全基因序列比较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59页 |
1 生物学特征研究 | 第55-57页 |
2 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三部分 中国广西登革 3 型病毒分离株与国际 DEN-3 标准株的生物学和基因特征研究 | 第61-79页 |
中文摘要 | 第61-62页 |
英文摘要 | 第62-63页 |
前言 | 第63-6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5-6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5-68页 |
实验结果 | 第68-76页 |
1 病毒滴度和空斑形态 | 第68页 |
2 PCR 扩增结果 | 第68-69页 |
3 GD-1 株和 GD-11 株序列特征分析 | 第69-76页 |
·GD-1 株和 GD-11 株基因组结构特征 | 第69-70页 |
·两株病毒与国际标准株 H87 株同源性分析 | 第70-71页 |
·两株病毒与 H87 株的差异位点 | 第71-73页 |
·两株病毒系统进化分析 | 第73-76页 |
讨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登革病毒减毒疫苗研究进展 | 第79-89页 |
1 传统减毒疫苗 | 第79-81页 |
2 新型减毒疫苗 | 第81-84页 |
3 总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