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茵陈蒿汤对Ax1调控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树突状细胞凋亡的作用 | 第17-43页 |
1 动物饲育 | 第17-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饲育环境 | 第19页 |
·实验步骤 | 第19-20页 |
·采样 | 第20-21页 |
2. 血清学检测 | 第21-23页 |
·试剂 | 第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步骤 | 第21-23页 |
3. 病理学检测 | 第23-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仪器 | 第24页 |
·原位杂交探针 | 第24页 |
·步骤 | 第24-28页 |
·观察与计算 | 第28-29页 |
4. 统计方法 | 第29页 |
5. 结果 | 第29-41页 |
·动物实验 | 第29-30页 |
·血清检测 | 第30-37页 |
·病理学检测 | 第37-41页 |
6. 小结 | 第41-43页 |
·慢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Ax1可调控树突状细胞凋亡,药物干预则可影响其作用 | 第41-43页 |
第二部分 茵陈蒿汤对Ax1调控培养树突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3-67页 |
1.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2.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3. 实验步骤 | 第44-52页 |
·药物血清的制备 | 第44-45页 |
·树突状细胞的提取与鉴定 | 第45-47页 |
·细胞培养与干预 | 第47-48页 |
·培养上清中Gas6和Ax1测定 | 第48页 |
·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48-49页 |
·Ax1-mRNA检测 | 第49-52页 |
4. 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52页 |
5. 结果 | 第52-65页 |
·培养细胞情况及鉴定 | 第52-53页 |
·培养上清检测 | 第53-56页 |
·细胞凋亡检测 | 第56-61页 |
·Ax1-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61-65页 |
6. 小结 | 第65-67页 |
·树突状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 第65页 |
·树突状细胞在病理情况下有不同的凋亡变化 | 第65页 |
·Ax1信号是树突状细胞数量和功能的重要调控因素 | 第65-67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67-79页 |
1. 免疫病理机制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 | 第67-71页 |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概念 | 第67页 |
·免疫机制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 | 第67-68页 |
·树突状细胞凋亡调控着机体的免疫强度变化 | 第68-71页 |
2. Ax1信号可能是树突状细胞凋亡的重要调控机制 | 第71-72页 |
·Gas6通道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 第71页 |
·Gas6/Ax1通道活化抑制树突状细胞凋亡 | 第71-72页 |
3. 茵陈蒿汤具有调控树突状细胞Ax1信号以影响其凋亡的作用 | 第72-76页 |
·中医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有独特优势 | 第72-74页 |
·茵陈蒿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有较好疗效 | 第74-75页 |
·茵陈蒿汤调控Ax1信号,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凋亡 | 第75-76页 |
·血清Gas6、Ax1水平与炎症活动的密切相关 | 第76页 |
4. 结论 | 第76-77页 |
5. 问题和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综述 | 第87-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