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1.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页 |
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一、 创新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6页 |
(一) 创新教育的内涵 | 第14页 |
(二) 创新教育的特征 | 第14-16页 |
1. 前瞻性 | 第14-15页 |
2. 时代性 | 第15页 |
3. 实用性 | 第15-16页 |
二、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一)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成效 | 第16页 |
(二)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1. 学校对本学科的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 第16-17页 |
2. 创新教育内容不规范、不系统 | 第17页 |
3. 创新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 第17-18页 |
三、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18-23页 |
(一) 教育理念的影响 | 第18-19页 |
1. 学校方面 | 第18页 |
2. 教师方面 | 第18页 |
3. 家长方面 | 第18-19页 |
4. 学生方面 | 第19页 |
(二)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 | 第19-20页 |
1. 中学思想政治课本中的内容和现实出现脱节 | 第19页 |
2. 学校不注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 第19-20页 |
3. 教学方法比较刻板 | 第20页 |
4. 教学工具的利用不够充分 | 第20页 |
(三) 中学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的影响 | 第20-23页 |
1. 评价主体过多注重学生 | 第20页 |
2. 评价标准过多注重甄别与选拔 | 第20-21页 |
3. 评价内容过多注重智育 | 第21-22页 |
4. 评价方式过多注重笔试 | 第22-23页 |
四、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 第23-25页 |
(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 第23页 |
(二) 个性化原则 | 第23页 |
(三) 开放性原则 | 第23页 |
(四) 实践性原则 | 第23-25页 |
五、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对策 | 第25-32页 |
(一) 教育理念的创新 | 第25-27页 |
1.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 第25页 |
2. 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 | 第25-26页 |
3. 家长要认可创新教育 | 第26页 |
4. 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 | 第26-27页 |
(二)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 | 第27-29页 |
1. 教材的创新 | 第27页 |
2. 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 第27页 |
3.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 第27-28页 |
4. 各种教学工具的充分利用 | 第28页 |
5. 教学过程艺术化 | 第28-29页 |
(三)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 | 第29-32页 |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29页 |
2. 评价标准人本化 | 第29-30页 |
3. 评价内容综合化 | 第30页 |
4. 评价方式多样化 | 第30-32页 |
六、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