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7页 |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 第9-12页 |
·关系型融资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 第13-14页 |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6页 |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融资关系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机制探究 | 第17-28页 |
·中小金融机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最佳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金融体系与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悖论和系统分析范式 | 第17-24页 |
·中小金融成为最优融资模式的理论逻辑 | 第24-25页 |
·最优金融结构论决定中小金融机构的优势 | 第25-27页 |
·金融机构最佳发展路径的探索 | 第27页 |
·理论总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金融结构演化视角下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28-37页 |
·相关概念和本文研究范围的设定和依据 | 第28-29页 |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现状 | 第29-31页 |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 第29-31页 |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外部启示 | 第31页 |
·融资模式的演变 | 第31-33页 |
·正规金融——银行系统的发展轨迹 | 第31-32页 |
·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轨迹 | 第32-33页 |
·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演变的可能性 | 第33页 |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模式的比较 | 第33-37页 |
·金融结构的分化和多样性 | 第33-36页 |
·比较结论及启示 | 第36-37页 |
第4章 最优的融资关系结构的实证检验 | 第37-44页 |
·中小金融制度客观存在的必然性证明 | 第37-39页 |
·模型选择和分析 | 第39-41页 |
·计量结果及分析 | 第41-44页 |
第5章 结论、政策含义与展望 | 第44-48页 |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政策含义与展望 | 第44-48页 |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 | 第44-45页 |
·金融机构发展的整体战略 | 第45页 |
·中小金融机构的应对方略 | 第45-46页 |
·金融业应对融资挑战的外部配合机制 | 第46-47页 |
·中国金融机构发展的前景展望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