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流产布鲁氏菌毒力基因筛选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上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4页
图表清单第14-16页
英文缩略表第16-1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26页
   ·布鲁氏菌研究概况第17-18页
     ·概况第17页
     ·分类第17-18页
     ·传播途径第18页
   ·布鲁氏菌主要毒力基因研究进展第18-22页
     ·脂多糖(LPS)第18-19页
     ·四型分泌系统(T4SS)第19-20页
     ·双组份调控系统(BvrR/BvrS)第20页
     ·环β-1,2-葡聚糖第20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20-21页
     ·过氧化氢酶第21-22页
     ·其他毒力因子第22页
   ·细菌毒力基因筛选方法第22-25页
     ·生物信息学方法第22-23页
     ·基因芯片技术第23页
     ·转座子随机突变技术第23页
     ·体内诱导技术第23-24页
     ·差异荧光诱导第24页
     ·体内诱导抗原技术第24-25页
     ·转录序列选择性捕获技术第25页
     ·其他筛选方法第25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信号标签随机突变库筛选布鲁氏菌减毒突变株第26-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菌株与试验动物第27页
     ·试剂第27页
     ·仪器第27页
     ·溶液配制第27-28页
     ·流产布鲁氏菌萘啶酸抗性菌株的筛选及毒力鉴定第28页
     ·标签质粒 pUTmini-Tn5-Tag 的构建第28-29页
     ·PCR 依赖的信号标签的交叉反应性第29-30页
     ·信号标签随机突变库的构建第30页
     ·减毒突变株的筛选第30-31页
     ·减毒突变株插入失活基因鉴定第31页
   ·结果第31-34页
     ·流产布鲁氏菌诱导产生 Nal 抗性并保持原菌株对小鼠的毒力第31-32页
     ·成功构建 8 个标签转座子质粒且 PCR 交叉反应为阴性第32-33页
     ·标签突变库的构建第33页
     ·减毒突变株的筛选第33页
     ·减毒突变株的失活基因鉴定第33-34页
   ·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流产布鲁氏菌 rfbE 缺失株的构建及致病性分析第36-49页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菌株、细胞系及实验动物第36-37页
     ·试剂第37页
     ·仪器第37页
     ·溶液配制第37页
     ·自杀性质粒和互补质粒的构建第37-38页
     ·缺失株和互补株的构建第38页
     ·细菌表型鉴定第38-39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9页
     ·粘附入侵和胞内存活试验第39页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39-40页
     ·细胞死亡鉴定第40页
     ·对小鼠致病性分析第40页
   ·结果第40-46页
     ·质粒构建结果第40页
     ·缺失株和互补株构建结果第40-41页
     ·细菌表型鉴定结果第41-42页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第42-43页
     ·粘附入侵结果第43页
     ·细胞胞内存活结果第43-44页
     ·细胞坏死鉴定第44-46页
     ·小鼠致病性分析结果第46页
   ·讨论第46-49页
第四章 布鲁氏菌 rfbE 缺失株酸休克蛋白上调机制及功能第49-65页
   ·材料和方法第50-55页
     ·菌株第50页
     ·细胞第50页
     ·试剂第50页
     ·主要仪器第50-52页
     ·溶液配制第52页
     ·细菌 RNA 提取第52页
     ·基因芯片分析及 qRT-PCR 验证第52页
     ·质粒构建第52-53页
     ·Asp24 蛋白表达第53-54页
     ·Asp24 兔抗血清的制备第54页
     ·布鲁氏菌突变株衍生株的构建第54页
     ·细菌组分提取及免疫印迹试验第54页
     ·细菌粘附入侵以及胞内存活测定方法第54-55页
     ·细胞毒力及死亡类型鉴定第55页
     ·细菌酸性诱导及耐酸性试验第55页
   ·结果第55-63页
     ·Asp24 蛋白在 rfbE 缺失株中出现明显上调表达第55-57页
     ·Asp24 蛋白上调表达与 O-抗原在 rfbE 缺失株中胞内合成和积累有关第57-59页
     ·Asp24 蛋白上调表达不是 rfbE 缺失株导致巨噬细胞肿胀和坏死的原因第59-60页
     ·Asp24 蛋白在酸性条件下被诱导表达但与细菌酸性抵抗力无关第60-61页
     ·改变 Asp24 蛋白表达量影响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第61-63页
   ·讨论第63-65页
第五章 基因芯片筛选流产布鲁氏菌胞内存活相关基因第65-76页
   ·材料与方法第66-69页
     ·菌种第66页
     ·细胞第66页
     ·试剂第66页
     ·仪器第66页
     ·溶液配制第66页
     ·细菌收集第66-67页
     ·细菌总 RNA 提取第67页
     ·标记和纯化 RNA第67页
     ·杂交第67-68页
     ·芯片洗涤与扫描第68页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68页
     ·qRT-PCR 验证芯片结果第68页
     ·主要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类第68-69页
   ·结果第69-73页
     ·RNA 质量分析第69页
     ·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第69-70页
     ·差异基因热图和聚类分析第70-71页
     ·差异基因参与的代谢通路分析第71页
     ·qRT-PCR 的验证和主要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类第71-73页
   ·讨论第73-76页
第六章 流产布鲁氏菌 ddp 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致病性分析第76-87页
   ·材料与方法第76-79页
     ·菌株与细胞系第76页
     ·试剂第76页
     ·仪器第76-77页
     ·溶液配制第77页
     ·自杀性质粒的构建第77页
     ·缺失株构建第77页
     ·细菌表型鉴定第77页
     ·细菌 LPS 提取与免疫印迹鉴定第77页
     ·ddp 缺失株粘附入侵试验第77-78页
     ·ddp 缺失巨噬细胞内存活试验第78页
     ·ddp 缺失株细胞毒性试验第78页
     ·ddp 缺失株感染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水平测定第78页
     ·ddp 缺失株对小鼠致病性分析第78-79页
   ·结果第79-85页
     ·ddp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9页
     ·缺失株的构建结果第79页
     ·细菌表型分析结果第79-81页
     ·免疫印迹鉴定细菌 LPS 结果第81页
     ·细菌粘附入侵结果第81页
     ·细菌胞内存活结果第81-82页
     ·细胞毒性试验结果第82-84页
     ·ddp 缺失株诱导巨噬细胞免疫相关因子转录水平分析第84-85页
     ·ddp 缺失株对小鼠的致病性分析结果第85页
   ·讨论第85-87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101页
附录第101-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作者简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脑心肌炎病毒双抗原夹心ELISA建立、血清学调查、毒株分离及RNA干扰研究
下一篇: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致病性增强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