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究--基于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的实践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7-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8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2页 |
(一) 文化 | 第9-10页 |
(二) 班级文化 | 第10-11页 |
(三) 积极教育 | 第11-12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一)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性善论 | 第12-13页 |
(二) 多元智力理论 | 第13页 |
(三)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一、班级文化的研究 | 第14-17页 |
(一) 对于班级文化研究的缘起 | 第14页 |
(二) 对于班级文化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三) 对于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 | 第15-17页 |
(四) 班级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17页 |
二、积极教育的研究 | 第17-20页 |
(一) 国外积极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二) 国内积极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20-24页 |
一、研究的过程 | 第20-21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一) 班级整体测查状况 | 第21-23页 |
(二) 个案情况描述 | 第23-24页 |
第四部分 实践策略与效果 | 第24-37页 |
一、班级部分 | 第24-34页 |
(一) 物质层面——营造积极的教室环境氛围 | 第24-26页 |
(二) 制度层面——制定有特色的班级公约 | 第26-29页 |
(三) 行为层面——开展蕴涵审美教育的班级活动 | 第29-33页 |
(四) 精神层面——提升指向幸福的师生感受能力 | 第33-34页 |
二、个案部分 | 第34-35页 |
三、反思 | 第35-37页 |
(一) 在细节上完善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 | 第35页 |
(二) 拓展我们的班级活动 | 第35-36页 |
(三) 将“教”字赠予我们自己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