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说明 | 第1-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 Abstract | 第13-17页 |
| 1 前言 | 第17-42页 |
| ·异三聚体G蛋白的种类和结构 | 第18-20页 |
| ·异三聚体G蛋白的种类 | 第18页 |
| ·异三聚体G蛋白结构 | 第18-20页 |
| ·异三聚体G蛋白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20-22页 |
| ·转导途径的构成 | 第22-26页 |
| ·G蛋白偶联受体(GPCR) | 第22-23页 |
| ·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RGS) | 第23-24页 |
| ·G蛋白下游效应器 | 第24-26页 |
| ·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 | 第26-31页 |
| ·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 | 第26-27页 |
| ·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β亚基 | 第27页 |
| ·植物异三聚体G蛋白γ亚基 | 第27-28页 |
| ·植物G蛋白的空间结构 | 第28页 |
| ·G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 | 第28-29页 |
| ·G-蛋白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 | 第29-30页 |
|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 | 第30-31页 |
| ·蛋白质的研究技术 | 第31-40页 |
|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研究技术 | 第31-32页 |
|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 第32-39页 |
| ·蛋白质的结构研究现状 | 第39-40页 |
| ·展望 | 第40-4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6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5页 |
| ·植物材料 | 第42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42页 |
| ·基因 | 第42-43页 |
| ·酶和生化试剂 | 第43页 |
| ·蛋白质结构测定所用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 ·实验引物 | 第44-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60页 |
| ·SWISS-MODEL对Gα-TAPa或Gα-linker-TAPa蛋白质结构预测 | 第45页 |
| ·C-TAPa基因的改造 | 第45-47页 |
| ·5种重组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 ·5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50页 |
| ·拟南芥的培养,转化与筛选 | 第50-51页 |
| ·转基因拟南芥筛选与鉴定 | 第51-55页 |
| ·拟南芥总蛋白的提取 | 第55页 |
| ·第一次TAPa串联亲和层析 | 第55-56页 |
| ·第二次TAPa串联亲和层析 | 第56-57页 |
| ·N-TAPa的5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7页 |
| ·N-TAPa纯化系统的构建 | 第57-58页 |
| ·磁化方法 | 第58-6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0-85页 |
| ·五种表达载体的结构 | 第60-63页 |
|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 | 第63-64页 |
|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 | 第64-65页 |
| ·几种转基因拟南芥G蛋白的组成 | 第65-66页 |
| ·G蛋白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第66-73页 |
| ·在T_2代植物中G蛋白能强烈影响主根的发育 | 第66-67页 |
| ·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G蛋白影响了果实的大小或形态 | 第67-69页 |
| ·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G蛋白影响了花的发育 | 第69页 |
| ·G蛋白影响了叶的发育 | 第69-71页 |
| ·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G蛋白影响了种子色素的合成 | 第71-73页 |
| ·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G蛋白影响了植株的生长 | 第73页 |
| ·蛋白质的纯化结果 | 第73-76页 |
| ·总拟南芥的电泳图 | 第73-74页 |
| ·蛋白纯化后的检测结果 | 第74-76页 |
| ·朗伯-比尔定律的实验结果 | 第76-85页 |
| ·磁铁的距离对吸光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 ·蛋白浓度与磁化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 ·BSA与溶菌酶在6个方向所侧的吸光度的结果 | 第78-79页 |
| ·朗伯-比尔定律的推导 | 第79-81页 |
| ·数学模型的公式推导 | 第81-82页 |
| ·MATLAB7.0.1的绘制数学模型的过程 | 第82-85页 |
| 4 讨论 | 第85-96页 |
| ·主根的发育过程中GDP-Gα是正调控因子而GTP-Gα是负调控因子 | 第85-86页 |
| ·G蛋白对叶的形态发育的影响 | 第86-87页 |
| ·G蛋白对花的发育影响 | 第87页 |
| ·激活性GTP-Gα抑制种子花青素的合成 | 第87-88页 |
| ·在果荚的发育过程中G蛋白起着正调控的作用 | 第88页 |
| ·在拟南芥中Gα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 第88-89页 |
| ·在拟南芥发育的不同阶段G蛋白起着极其复杂的作用 | 第89-90页 |
| ·Gα调控区域的功能定位 | 第90-92页 |
| ·G蛋白互作因子的鉴定 | 第92页 |
| ·朗伯-比尔定律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第92-96页 |
| ·磁场导致蛋白质的定向排列 | 第92-93页 |
| ·定向排列是导致蛋白质吸光度在不同角度变化的原因 | 第93-96页 |
| 5 结论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