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研究意义及目标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第2章 超高巨柱-核心筒-伸臂结构弹塑性计算建模及分析 | 第18-45页 |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概况 | 第18-19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9-34页 |
·材料本构模型 | 第19-21页 |
·核心筒模型的建立 | 第21-23页 |
·伸臂、次框架等钢构件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巨柱模型的建立 | 第23-31页 |
·单元尺寸的划分及其影响 | 第31-34页 |
·大震弹塑性分析 | 第34-41页 |
·基本动力特性 | 第34-36页 |
·大震弹塑性分析 | 第36-41页 |
·建模方法在其它超高层中的应用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特大地震下超高巨柱-核心筒-伸臂结构倒塌灾变模拟 | 第45-73页 |
·强震下结构倒塌灾变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45-48页 |
·结构地震倒塌灾变模拟的关键技术 | 第48-50页 |
·生死单元技术 | 第48页 |
·失效准则 | 第48-50页 |
·结构地震倒塌试验模拟验证 | 第50-56页 |
·典型构件验证 | 第50-52页 |
·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倒塌试验对比验证 | 第52-56页 |
·典型地震动下上海中心大厦倒塌模拟 | 第56-64页 |
·El-Centro 地震动记录单向输入下的典型倒塌模式 | 第56-60页 |
·关键部位的应力-应变历程 | 第60-62页 |
·其它倒塌模式 | 第62-64页 |
·不同地震动记录对结构倒塌的影响 | 第64-69页 |
·倒塌分析在其它超高层中的应用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4章 适用于超高层建筑抗震分析的地震动强度指标 | 第73-92页 |
·概述 | 第73-74页 |
·常用地震动强度指标简介 | 第74-76页 |
·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改进地震动强度指标 | 第76-83页 |
·分析模型 | 第76-77页 |
·简化模型参数标定 | 第77-78页 |
·地震动集合 | 第78-79页 |
·地震动强度指标关键参数标定 | 第79-83页 |
·现有地震动强度指标适用性比较 | 第83-89页 |
·评价方法 | 第84-85页 |
·地震动强度指标与最大层间位移角相关性 | 第85-86页 |
·地震动强度指标与最大楼层位移相关性 | 第86-87页 |
·地震动强度指标与楼面最大加速度相关性 | 第87-88页 |
·对地震动强度指标的选取的建议 | 第88-89页 |
·基于 IDA 倒塌分析对各地震动强度指标合理性的检验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5章 超高巨柱-核心筒-伸臂结构简化模型的建立 | 第92-112页 |
·概述 | 第92-93页 |
·模型简化总则 | 第93-96页 |
·上海中心大厦简化模型的建立 | 第96-107页 |
·巨柱模型的简化 | 第96-99页 |
·连梁模型的简化 | 第99-101页 |
·核心筒模型的简化 | 第101-103页 |
·伸臂桁架的简化 | 第103-106页 |
·其它构件的简化与处理方法 | 第106-107页 |
·简化模型合理性验证 | 第107-111页 |
·基本动力特性比较 | 第107-108页 |
·静力工况下结构内力的比较 | 第108-109页 |
·动力时程分析结果比较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6章 基于简化模型的地震耗能分析 | 第112-131页 |
·概述 | 第112页 |
·基于简化模型的构件重要性评价 | 第112-115页 |
·地震耗能分布规律 | 第115-121页 |
·总地震输入能量的分配关系 | 第115-117页 |
·不同地震动强度下各类构件的耗能比例 | 第117-118页 |
·不同地震动强度下各类构件总耗能沿结构高度的分布 | 第118-121页 |
·滞回规则对结构耗能分布规律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附加粘滞阻尼器对结构耗能的影响 | 第124-129页 |
·粘滞阻尼器的基本参数 | 第124-126页 |
·对结构地震耗能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对结构位移响应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7章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131-157页 |
·概述 | 第131-132页 |
·国内外规范对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规定的综述 | 第132-136页 |
·中国规范 | 第132-133页 |
·国外规范 | 第133-135页 |
·国内外规范的主要差异 | 第135-136页 |
·不同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控制方案的分析对比 | 第136-155页 |
·模型简介 | 第137-142页 |
·大震弹塑性性能比较 | 第142-147页 |
·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 | 第147-154页 |
·抗倒塌能力比较 | 第154-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7-160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7-159页 |
·研究展望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8页 |
致谢 | 第168-170页 |
附录 A 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结构塑性滞回耗能 | 第170-17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8-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