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 ·地下结构震害调查 | 第12-15页 |
| ·地下结构震害历史 | 第12-13页 |
| ·地下结构震害破坏类型及特征 | 第13-15页 |
|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地下结构震害的原型观测 | 第16-17页 |
| ·地下结构动力模型试验 | 第17-19页 |
| ·数值模拟 | 第19-22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22-24页 |
| 第2章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材料研究 | 第24-38页 |
| ·微粒混凝土材料 | 第24-26页 |
| ·石膏复合材料 | 第26-31页 |
| ·石膏复合材料的配置 | 第26-27页 |
| ·石膏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 第27-31页 |
| ·算例分析 | 第31-36页 |
| ·算例模型与计算参数 | 第31-33页 |
| ·弹性分析结果 | 第33-35页 |
| ·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地基-双层地下结构系统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 | 第38-60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原理 | 第38-40页 |
| ·模型试验地基土 | 第40-43页 |
| ·试验用砂土 | 第40-41页 |
| ·试验用粘土 | 第41-43页 |
|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相似关系设计 | 第43-53页 |
| ·方程分析法相似关系设计 | 第44-45页 |
| ·量纲分析法相似关系设计 | 第45-46页 |
| ·广义相似关系设计 | 第46-48页 |
| ·原型地下结构介绍 | 第48页 |
|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设计 | 第48-53页 |
|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模型箱的选择 | 第53-58页 |
| ·主要试验步骤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4章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98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地基自由场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 | 第60-73页 |
| ·试验GCFS1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 ·试验GCFC2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 ·试验GCFL3和GCFL4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 ·地基自由场试验结果比较与讨论 | 第70-73页 |
| ·地基-地下结构系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 | 第73-96页 |
| ·模型简介与传感器布置 | 第74页 |
| ·试验GCSP1结果分析 | 第74-81页 |
| ·试验GCSP2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 ·试验GCSP3结果分析 | 第83-85页 |
| ·试验GCSP4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 ·试验GCSP5结果分析 | 第87-89页 |
| ·试验GCSC1结果分析 | 第89-90页 |
| ·试验GCSC2结果分析 | 第90-92页 |
| ·地基-地下结构系统试验结果比较与讨论 | 第92-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第5章 地基-地下结构系统地震反应分析数值模型研究 | 第98-130页 |
| ·引言 | 第98-99页 |
| ·有限元数值模型中的关键问题 | 第99-120页 |
| ·砂土多屈服面塑性本构模型及参数标定 | 第99-111页 |
| ·粘土多屈服面塑性本构模型及参数标定 | 第111-118页 |
| ·OpenSees中钢筋混凝土纤维模型 | 第118-120页 |
| ·地基自由场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GCFL3数值模拟分析 | 第120-121页 |
| ·地基-地下结构系统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 | 第121-125页 |
| ·地基-地下结构系统试验GCSP1数值模拟分析 | 第121-123页 |
| ·地基-地下结构系统试验GCSP2数值模拟分析 | 第123-125页 |
|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5-129页 |
| ·地下结构埋深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 ·土层条件的影响 | 第126-1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 第6章 大空间地下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130-163页 |
| ·引言 | 第130-131页 |
| ·计算模型 | 第131-135页 |
| ·有限元数值模型与计算参数 | 第131-134页 |
| ·人工边界及有效波动输入 | 第134-135页 |
| ·地下车站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 第135-147页 |
| ·加速度反应 | 第135-139页 |
| ·水平方向位移反应 | 第139-140页 |
| ·内力反应 | 第140-147页 |
| ·地下车站结构Pushover分析 | 第147-161页 |
| ·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147页 |
| ·水平荷载分布形式 | 第147-148页 |
| ·目标位移 | 第148-149页 |
| ·带有附加自由场的地基-地下车站结构系统有限元模型 | 第149-151页 |
| ·地下车站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计算结果 | 第151-1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163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3-166页 |
| ·本文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163-164页 |
| ·研究展望 | 第164-1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6-175页 |
| 致谢 | 第175-17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