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

中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导言第7-15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9页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9-12页
  (一) 国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2-13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13-15页
第一章 中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第15-21页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第15-16页
  (一)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重心第15页
  (二) 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第15-16页
  (三)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略第16页
 二、越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革新的历程第16-18页
  (一) 启动经济体制革新阶段第16-17页
  (二) 确认由国家进行管理的市场机制路线第17页
  (三) 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第17-18页
 三、中越经济体制改革与革新的成就第18-21页
  (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第18-19页
  (二) 越南经济体制革新以来取得的成就第19-21页
第二章 中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特点分析第21-40页
 一、中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基本思想路线的特点第21-28页
  (一) 从本国国情出发的“中国(越南)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创新第21-23页
  (二)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要求引申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探索第23-25页
  (三) 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的“稳定压倒一切”的发展要求第25-28页
 二、中越两国制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路径的基本特点第28-33页
  (一) 试点型改革与经验推广并重第28-29页
  (二) 自上而下型的政治改革试水第29-31页
  (三) 深化体制改革并坚持原则不动摇第31-33页
 三、中越两国调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基本特点第33-40页
  (一) 多领域相继性改革与全面调整第33-36页
  (二) 加大政府对多元化参与革新进程的调控监管第36-37页
  (三) 以攻坚形式促成新一轮发展模式的革新第37-40页
第三章 中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差异性透视第40-60页
 一、中越两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背景要求的差异第40-46页
  (一) 中越两国的经济基础及国民产业结构不同第40-42页
  (二) 中越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阶段性不同第42-45页
  (三) 中越两国的经济体特征与相应国际环境要求不同第45-46页
 二、中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侧重点的差异第46-53页
  (一) 经济体制革新的模式与目标定位的匹配性不同第47-49页
  (二) 改革与政治机制革新的相继性不同第49-51页
  (三) 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与全球化背景进程要求存在落差第51-53页
 三、中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差异第53-60页
  (一) 渐进式改革与难题累积的矛盾重点不同第53-56页
  (二) 经济快速发展与机制整体完善的结合性不同第56-57页
  (三) 经济体制改革动力对国际金融环境依存性不同第57-60页
第四章 中越经济体制改革与革新的经验及启示第60-71页
 一、中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第60-66页
  (一) 发展与均衡并重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提供保障与促进作用第60-62页
  (二) 渐进与攻坚方略并用为改革深化与加强提供稳定与推新作用第62-64页
  (三) 经济与政治改革并举为社会机制运转与完善提供推动与深化作用第64-65页
  (四) 国内发展与全球参与并存为改革进程转折与突破提供刺激与推进作用第65-66页
 二、中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启示第66-71页
  (一) 发展生产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第67-68页
  (二) 坚持党的领导是保证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前提第68-69页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相结合是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托第69-71页
结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苏联因素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