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4页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1页 |
三、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按劳分配理论的提出及其实现条件 | 第14-17页 |
一、按劳分配理论的提出 | 第14-15页 |
二、按劳分配理论的实现条件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按劳分配理论的内涵 | 第17-20页 |
一、按劳分配就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 第18页 |
二、按劳分配不是“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 | 第18页 |
三、劳动券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实现形式 | 第18-19页 |
四、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按劳分配的计量尺度 | 第19页 |
五、按劳分配不是平均主义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 第20-22页 |
一、马克思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意义 | 第20-21页 |
二、马克思按劳分配的历史局限性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按劳分配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 | 第22-32页 |
第一节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对按劳分配制度的探索 | 第22-26页 |
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 第22-23页 |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弊端 | 第23-24页 |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未能实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原因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初期(1979-1991年)的按劳分配制度 | 第26-28页 |
一、农村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26-27页 |
二、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工效挂钩”工资制 | 第27-28页 |
三、党的十三大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 | 第28页 |
第三节 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1992--)按劳分配的实现 | 第28-32页 |
一、党的十四大以来的按劳分配制度 | 第29-30页 |
二、新阶段按劳分配理论取得的新突破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 | 第32-44页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制度的新特点 | 第32-34页 |
一、按劳分配的主体不同 | 第32-33页 |
二、分配的对象不同 | 第33页 |
三、用来计算劳动量的尺度不同 | 第33页 |
四、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具体实现形式 | 第34-37页 |
一、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 | 第34-35页 |
二、在集体所有制经济中 | 第35-36页 |
三、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区分按劳分配的实质与其具体实现形式 | 第37-40页 |
第四节 按贡献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最佳实现途径 | 第40-44页 |
一、按贡献分配的内涵 | 第41页 |
二、按贡献分配的内容 | 第41-42页 |
三、按贡献分配的要素主体 | 第42-43页 |
四、按贡献分配的意义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按劳分配面临的问题 | 第44-51页 |
第一节 个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 第44-48页 |
一、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拉大 | 第44-45页 |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 第45-46页 |
三、行业收入差距拉大 | 第46-47页 |
四、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突出 | 第48-51页 |
一、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 第48-49页 |
二、非法收入的存在 | 第49页 |
三、非正常收入的存在 | 第49页 |
四、获得收入的机会不公平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51-67页 |
第一节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 | 第51-53页 |
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不动摇 | 第51-52页 |
二、要全面科学贯彻按劳分配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新的历史条件下按劳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第53-67页 |
一、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第54-55页 |
二、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确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 第55-57页 |
三、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 第57-61页 |
四、建立税收综合调控体系 | 第61-63页 |
五、优化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第63-65页 |
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