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左联”文学:党在国统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形式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导论第11-1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理论意义第11页
  (二)实践意义第11-12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述评第12-16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页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第17-18页
  (一)研究的重点第17页
  (二)研究的难点第17页
  (三)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一章 非常时期文学是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形式第18-27页
 一、国民党在国统区的思想控制第18-23页
  (一)实行严厉的新闻检查制度第18-19页
  (二)违背和曲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19-20页
  (三)推崇封建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第20-21页
  (四)反对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传播第21-23页
 二、国统区民众的思想状况第23-27页
  (一)各种社会思潮对民众的影响第23-24页
  (二)广大民众不良的精神状态第24-25页
  (三)文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世俗形式第25-27页
第二章 左翼文学的兴起和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第27-34页
 一、“左联”文学的兴起第27-29页
  (一)“左联”文学兴起的国际背景第27-28页
  (二)从左翼文学到“左联”文学第28-29页
 二、“左联”: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组织第29-31页
  (一)“左联”的成立第29-30页
  (二)“左联”的主要活动第30-31页
 三、党的领导与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第31-34页
  (一)党的思想领导第31-32页
  (二)党的组织领导第32-33页
  (三)党的政治领导第33-34页
第三章 “左联”文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34-47页
 一、“左联”文学概况第34-37页
  (一)“左联”文学创作的题材及形式第34-35页
  (二)“左联”作家群体第35页
  (三)“左联”文学创作成就第35-37页
 二、“左联”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37-42页
  (一)宣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37-38页
  (二)揭露国统区社会的阴暗第38页
  (三)探索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出路第38-39页
  (四)张扬反抗精神和革命精神第39-40页
  (五)批评大众的不良国民性第40-41页
  (六)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与善良第41-42页
 三、“左联”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历史地位第42-47页
  (一)掌握文学发展方向的话语权第42-43页
  (二)占领了国统区的文学阵地第43-44页
  (三)点燃了青年的革命热情第44-46页
  (四)丰富了我国的精神文化宝库第46-47页
第四章 “左联”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第47-56页
 一、党的领导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向的关键第47-49页
  (一)党的指导原则是指引“左联”文学运动的灯塔第47-48页
  (二)党为“左联”及时导引着航向第48-49页
 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实行统一战线政策第49-51页
  (一)实行文化统一战线政策扩大了革命文化宣传阵营第49-50页
  (二)实行文化统一战线政策取得了更大的思想政治成就第50-51页
 三、搞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化第51-53页
  (一)“文以载道”的价值显现第51页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的多样化第51-53页
 四、文学形式是动员社会的有效手段第53-56页
  (一)社会动员第53-54页
  (二)文学形式与社会动员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60页
后记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荀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问题研究
下一篇:杜威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