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19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一) 关于书名、作者的考证 | 第14页 |
(二) 研究论著与主要观点概述 | 第14-19页 |
第一章 《唐律疏议》简介 | 第19-24页 |
一、 唐律成书之考证 | 第19页 |
二、 《唐律疏议》的作者 | 第19-20页 |
三、 《唐律疏议》的创作背景和特色 | 第20-23页 |
(一) 《唐律疏议》的创作背景 | 第21页 |
(二) 《唐律疏议》的写作特点 | 第21-23页 |
四、 《唐律疏议》的影响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唐律疏议》中的特权法概述 | 第24-44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24-31页 |
(一) 特权 | 第24-26页 |
(二) 特权法 | 第26-28页 |
(三) 中国古代的特权法 | 第28-29页 |
(四) 中国古代特权法思想 | 第29-31页 |
二、 《唐律疏议》中的特权法 | 第31-38页 |
(一) 贵族官吏特权 | 第31-37页 |
(二) 家长和丈夫特权 | 第37-38页 |
三、 《唐律疏议》的特权法律思想 | 第38-40页 |
(一) 崇拜皇权 | 第38-39页 |
(二) 礼本法末 | 第39页 |
(三) 官吏有罪无罚 | 第39-40页 |
四、 《唐律疏议》的特权法与其他法典中特权法的比较 | 第40-44页 |
(一) 与中国传统法典中的特权法比较 | 第40-41页 |
(二) 与外国法典中的特权法比较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特权法的法律思想渊源及原因 | 第44-49页 |
一、 思想渊源 | 第44-46页 |
(一) 儒家学说 | 第44-45页 |
(二) 法家学说 | 第45-46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一) 血缘等差社会是孕育“特权法”的温床 | 第46-47页 |
(二) 维护封建皇权是强化“特权法”的动因 | 第47-48页 |
(三) 儒家正统法律思想是特权法的“原型”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唐律疏议》中的特权法评价 | 第49-54页 |
一、 《唐律疏议》中的特权法特色分析 | 第49-50页 |
二、 《唐律疏议》中的特权法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三、 有效遏制特权对我国当代利益均衡法制体系的启示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