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21页 |
第一部分 干预肝内铁代谢对大鼠肝硬化影响的研究 | 第21-44页 |
(一) 前言 | 第21页 |
(二) 材料和方法 | 第21-33页 |
1.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3-33页 |
·动物分组 | 第23页 |
·模型制备及给药 | 第23-24页 |
·标本采集 | 第24页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4-33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3页 |
(三) 结果 | 第33-41页 |
1. 大鼠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 | 第33-34页 |
2. 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34页 |
3. 肝组织病理学及羟脯氨酸测定结果 | 第34-36页 |
·肝脏 HE 染色 | 第34-35页 |
·肝内羟脯氨酸测定结果 | 第35-36页 |
4. 血清铁、铁蛋白及肝内铁测定的结果 | 第36-38页 |
·血清铁和铁蛋白浓度测定的结果 | 第36页 |
·肝内铁含量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布鲁士蓝染色方法检测肝脏铁沉积 | 第37-38页 |
5. 肝脏 TGF-β1、α-SMA 蛋白和基因的表达 | 第38-40页 |
·TGF-β1、α-SMA mRNA 的表达 | 第38页 |
·TGF-β1、α-SMA 蛋白的表达 | 第38-39页 |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脏α-SMA 蛋白的表达 | 第39-40页 |
6. 铁沉积对肝内氧化应激的影响 | 第40-41页 |
(四) 讨论 | 第41-43页 |
(五) 总结 | 第43-44页 |
第二部分 诱导或抑制血红素氧合酶-1 表达对肝硬化大鼠肝内铁代谢影响机制的研究 | 第44-61页 |
(一) 前言 | 第44页 |
(二) 材料和方法 | 第44-48页 |
1. 主要试剂 | 第44-45页 |
2.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3.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动物分组 | 第45页 |
·模型制备及给药 | 第45页 |
·标本采集 | 第45-46页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46-48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8页 |
(三) 结果 | 第48-56页 |
1. 大鼠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 | 第48页 |
2. 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48页 |
3.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 第48-49页 |
4. 血清 TGF-β1 和肝脏Ⅰ型胶原测定结果 | 第49-51页 |
5. 肝内 HO-1 及 Nrf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及对肝内铁代谢的影响 | 第51-55页 |
·HO-1 和 Nrf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 | 第51-53页 |
·HO-1 对肝硬化大鼠血清铁和肝内铁沉积的影响 | 第53-55页 |
6. HO-1 对肝硬化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 第55-56页 |
(四) 讨论 | 第56-60页 |
(五) 总结 | 第60-61页 |
第三部分 脾切除对肝硬化肝内铁代谢及门脉高压影响的研究 | 第61-78页 |
(一) 前言 | 第61-62页 |
(二) 材料和方法 | 第62-64页 |
1.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2. 主要仪器 | 第62页 |
3. 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动物分组 | 第62页 |
·模型制备及给药 | 第62页 |
·门静脉压力的测定 | 第62-63页 |
·标本采集 | 第63页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63-64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64页 |
(三) 结果 | 第64-74页 |
1. 肝硬化大鼠脾脏增大 | 第64-65页 |
2. 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65-66页 |
3.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 第66页 |
4. 肝脏羟脯氨酸和血清 TGF-β1 测定结果 | 第66-67页 |
5. 脾脏病理组织学和Ⅰ型胶原的测定结果 | 第67-68页 |
6. 血清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和门脉高压测定结果 | 第68-69页 |
7. 肝硬化大鼠脾脏 HO-1 表达及铁的代谢 | 第69-71页 |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脾脏 HO-1 蛋白的表达 | 第69-70页 |
·布鲁士蓝染色方法检测脾脏铁沉积 | 第70-71页 |
8. 脾切除对肝硬化大鼠肝脏中 HO-1 及铁代谢的影响 | 第71-73页 |
·肝脏 HO-1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1-73页 |
·切脾对肝硬化大鼠铁代谢的影响 | 第73页 |
9. 脾切除对肝硬化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 第73-74页 |
(四) 讨论 | 第74-77页 |
(五) 总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8页 |
综述 | 第88-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作者简介 | 第102-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