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大肠杆菌概述 | 第12-13页 |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 | 第13页 |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 第13-14页 |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 | 第14-16页 |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与治疗 | 第16页 |
·大肠杆菌铁摄取机制 | 第16-21页 |
·转铁蛋白或乳铁蛋白 | 第17-18页 |
·铁载体 | 第18-19页 |
·血红素 | 第19-21页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材料 | 第22-25页 |
·菌株、细胞与质粒 | 第22-24页 |
·酶和相关试剂 | 第24页 |
·试验动物 | 第24页 |
·PCR引物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30页 |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 第25页 |
·细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方法 | 第25页 |
·重组质粒pRE△hmuU、pRE△hmuV与pRE△hmu的构建与鉴定 | 第25-26页 |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PCN033株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AhmuU/AhmuV的构建与鉴定 | 第26-27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AhmuU、△hmuV和△hmuU/△hmu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7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AhmuU、△hmuV和△hmuU/AhmuV的细胞抗吞噬能力及细胞粘附与侵入能力试验 | 第27-28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小鼠感染试验 | 第28-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重组质粒pRE△hmuU、pRE△hmuV与pRE△hmu的构建与鉴定 | 第30-33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30页 |
·中间转移质粒pSK△hmuU、pSK△hmuV和pSK△hmu的构建与鉴定 | 第30-31页 |
·重组质粒pRE△hmuU、pRE△hmuV与pRE△hmu的构建与鉴定 | 第31-33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AhmuV和△hmuU/△hmuV的构建与鉴定 | 第33-35页 |
·单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和△hmuV的构建与鉴定 | 第33-34页 |
·双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的构建与鉴定 | 第34-35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5-37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遗传稳定性 | 第35-36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生长特性 | 第36-37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细胞抗吞噬能力及细胞粘附与侵入能力试验 | 第37-39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抗吞噬能力的比较 | 第37-38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细胞粘附与侵入能力的比较 | 第38-39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小鼠感染试验 | 第39-41页 |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小鼠毒力试验 | 第39-40页 |
·攻毒后急性期死亡小鼠组织载菌量比较 | 第40-41页 |
5 讨论 | 第41-42页 |
6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