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拱辅梁桥概述 | 第8-9页 |
·拱辅梁桥基本静力力学特性 | 第9-11页 |
·拱辅梁桥在铁路上的应用情况 | 第11-14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上部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 第18-30页 |
·自振频率计算分析 | 第18-19页 |
·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动力响应时程分析 | 第19-24页 |
·时程分析法基本原理综述 | 第19-20页 |
·地震作用下拱辅梁桥动力响应时程分析 | 第20-24页 |
·拱、梁刚度比评价方法研究 | 第24-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不同梁拱刚度比设计参数研究 | 第30-53页 |
·拱辅梁桥工程实例——广元嘉陵江双线特大桥简介 | 第30-32页 |
·工程简介 | 第30-31页 |
·模型简介 | 第31-32页 |
·三种梁拱刚度比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2-37页 |
·三种梁拱刚度比的自振频率分析 | 第32-34页 |
·三种梁拱刚度比方案位移比较 | 第34-36页 |
·本节小结 | 第36-37页 |
·不同材料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37-44页 |
·材料参数 | 第37-39页 |
·改变材料参数的自振频率计算 | 第39-40页 |
·改变材料参数的位移及内力计算 | 第40-44页 |
·本节小结 | 第44页 |
·不同截面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44-52页 |
·改变拱肋截面的自振频率计算 | 第45-47页 |
·改变拱肋截面的位移计算 | 第47-48页 |
·改变连续梁截面的自振频率计算 | 第48-50页 |
·改变连续梁截面的位移及内力计算 | 第50-51页 |
·本节小结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梁拱刚度比相同条件下影响结构动力特性的因素 | 第53-86页 |
·不同拱肋倾角对刚度的影响 | 第53-64页 |
·自振频率计算 | 第56页 |
·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计算 | 第56-63页 |
·本节小结 | 第63-64页 |
·不同横撑布置对刚度的影响 | 第64-69页 |
·自振频率计算 | 第64-66页 |
·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计算 | 第66-69页 |
·本节小结 | 第69页 |
·不同矢跨比对刚度的影响 | 第69-76页 |
·自振频率计算 | 第70页 |
·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计算 | 第70-75页 |
·本节小结 | 第75-76页 |
·不同吊杆布置形式对刚度的影响 | 第76-79页 |
·自振频率计算 | 第76页 |
·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计算 | 第76-79页 |
·本节小结 | 第79页 |
·不同边、中跨比对刚度的影响 | 第79-85页 |
·自振频率计算 | 第80页 |
·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计算 | 第80-84页 |
·本节小结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