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稳定性计算和处置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内外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外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采空区变形基本特征及其采动影响因素 | 第12-28页 |
·采空区覆岩机理 | 第12-14页 |
·冒落带 | 第12-13页 |
·裂隙带 | 第13页 |
·弯曲带 | 第13-14页 |
·采动区地表破坏类型与特征 | 第14-15页 |
·采空区地表沉陷破坏类型 | 第14页 |
·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地貌特征 | 第14-15页 |
·煤层采动影响因素 | 第15-28页 |
·留设煤柱影响 | 第15-18页 |
·煤层埋深的影响 | 第18-21页 |
·开采规模的影响 | 第21-24页 |
·倾斜煤层影响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南万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基本情况 | 第28-38页 |
·高速公路概况 | 第28页 |
·项目区地质采矿条件 | 第28-36页 |
·地层 | 第28-32页 |
·构造 | 第32-35页 |
·含矿地层、含煤性 | 第35-36页 |
·采空区调查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南万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38-49页 |
·ANSYS 基本理论介绍 | 第38-39页 |
·ANSYS 应用功能 | 第38页 |
·ANSYS 计算基本流程 | 第38-39页 |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模型建立 | 第39-43页 |
·采空区分析有限元模型基本假定 | 第39-40页 |
·数值模拟的目的及模型边界条件 | 第40页 |
·屈服准则 | 第40-41页 |
·岩体力学参数 | 第41-42页 |
·煤层开采应力释放过程 | 第42-43页 |
·ANSYS 有限元计算 | 第43-48页 |
·有限元数值模型建立 | 第44页 |
·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网格划分 | 第44-45页 |
·采空区初始地应力模拟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南万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措施研究 | 第49-73页 |
·采空区技术处理概述 | 第49页 |
·南万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方案 | 第49-52页 |
·采空区常用处理方法 | 第50-51页 |
·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51-52页 |
·采空区注浆材料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9页 |
·注浆设计与施工 | 第59-69页 |
·采空区注浆理论简要分析 | 第59-61页 |
·治理范围的计算 | 第61-63页 |
·注浆相关参数研究 | 第63-66页 |
·注浆施工程序 | 第66-68页 |
·注浆施工注意事项 | 第68-69页 |
·万南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注浆充填后数值模拟 | 第69-71页 |
·注浆充填后力学参数的选择 | 第6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9-70页 |
·注浆过程模拟 | 第70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页 |
·研究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A | 第80-81页 |
附录 B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项目 | 第82页 |
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页 |
二、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