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混沌学研究的历史 | 第8-10页 |
·混沌学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混沌与混沌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混沌、混沌控制及其理论 | 第16-27页 |
·混沌的定义 | 第16-18页 |
·Li-Yorke定义 | 第16页 |
·Devaney的定义 | 第16-17页 |
·动力学系统的定义 | 第17页 |
·混沌的其他定义 | 第17-18页 |
·混沌运动的产生及运动特性 | 第18-22页 |
·倍周期分岔通向混沌 | 第18-19页 |
·阵发性通向混沌 | 第19页 |
·霍普夫分岔通向混沌 | 第19页 |
·混沌的运动特性 | 第19-22页 |
·稳定性理论 | 第22-24页 |
·线性稳定性理论 | 第22-23页 |
·非线性系统理论 | 第23-24页 |
·混沌控制的基本方法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一类混沌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分析 | 第27-35页 |
·混沌系统的耗散性 | 第27页 |
·混沌吸引子存在性和对初始值的高度依赖性 | 第27-30页 |
·平衡点与其稳定性 | 第30-31页 |
·系统的Lyapunov指数 | 第31-33页 |
·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演化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一类混沌系统的线性控制 | 第35-47页 |
·线性状态反馈控制 | 第35-42页 |
·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 | 第35-38页 |
·仿真分析 | 第38-42页 |
·基于李亚普诺夫指数(LyapunovExponents)配置控制方法 | 第42-46页 |
·系统的LE控制器设计 | 第44-45页 |
·仿真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一类混沌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 第47-55页 |
·神经网络理论 | 第47-49页 |
·神经网络结构模型 | 第47-48页 |
·神经网络学习规则 | 第48页 |
·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方法 | 第48-49页 |
·基于神经网络补偿控制混沌 | 第49-54页 |
·补偿控制方法 | 第49-52页 |
·仿真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总结语 | 第55-5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