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安全型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0页
   ·引言第14页
   ·无机硫化物电极材料第14-27页
     ·硫化钛第15-16页
     ·硫化钒第16-18页
     ·硫化铌第18-19页
     ·硫化钼第19-21页
     ·硫化铁第21-22页
     ·硫化镍第22-24页
     ·硫化钨第24-25页
     ·硫化锡第25-26页
     ·硫化锆第26-27页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第27-33页
     ·有机溶剂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第28-31页
     ·离子液体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第31-33页
   ·固体电解质第33-37页
     ·NASICON结构第34页
     ·LISICON结构第34-35页
     ·钙钛矿结构第35-36页
     ·类石榴石结构第36-37页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7-40页
第二章 2H-NbS_2和 3R-NbS_2电化学脱嵌锂离子行为研究第40-50页
   ·引言第40-41页
   ·实验部分第41-42页
     ·硫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第41-42页
     ·硫化物电极材料的表征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样品XRD分析第42-43页
     ·样品SEM分析第43-44页
     ·循环伏安分析第44-45页
     ·充放电行为分析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层状Na_xNbS_2(0 ≤ x ≤ 1)脱嵌钠行为研究第50-62页
   ·引言第50-51页
   ·实验部分第51-52页
     ·Na_xNbS_2的制备第51页
     ·样品表征第51-52页
     ·理论计算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0页
     ·脱嵌钠行为分析第52-53页
     ·XRD分析第53-55页
     ·电池循环性能分析第55-56页
     ·量化计算分析第56-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锂离子电池用PE支撑掺杂纳米Al_2O_3的PEO-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制备及应用第62-74页
   ·引言第62页
   ·实验部分第62-65页
     ·聚合物膜的制备第62-63页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第63页
     ·聚合物膜的表征第63-64页
     ·聚合物电解质电池的制作第64-65页
   ·结果与讨论第65-73页
     ·纳米Al_2O_3含量对机械强度的影响第65-66页
     ·纳米Al_2O_3含量对孔隙率及吸液率的影响第66-67页
     ·纳米Al_2O_3含量对锂离子迁移数的影响第67-68页
     ·聚合物膜的热稳定性第68-69页
     ·界面稳定性第69-70页
     ·离子电导率第70-71页
     ·倍率和循环性能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聚乙烯支撑掺杂纳米Al2O3的P(MMA VAc) co PEGDA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表征第74-84页
   ·引言第74-75页
   ·实验部分第75-76页
     ·共聚物的制备第75页
     ·聚合物膜及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第75页
     ·材料表征与电池性能测试第75-76页
   ·结果与讨论第76-83页
     ·机械强度第76-77页
     ·表面形貌分析第77-78页
     ·聚合物膜的热稳定性第78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第78-79页
     ·电化学稳定性第79-80页
     ·锂离子电导率第80-81页
     ·电池性能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锂离子电池用抗热收缩纳米颗粒/聚合物离子液体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研究第84-97页
   ·引言第84-85页
   ·实验部分第85-87页
     ·制备第85-86页
     ·表征第86-87页
   ·结果与讨论第87-96页
     ·隔膜的热稳定性第87-89页
     ·聚合物膜的形貌第89-91页
     ·与阳极相容性第91-92页
     ·电化学稳定性第92-94页
     ·电池性能第94-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七章 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Li_(3-x)Nb_(1-x)M_xO_4(M = W,Mo)的研究第97-106页
   ·引言第97-98页
   ·实验部分第98-99页
     ·固体电解质的制备第98页
     ·固体电解质的表征第98-99页
   ·结果与讨论第99-105页
     ·XRD谱图分析第99-101页
     ·样品的SEM及EDX分析第101-102页
     ·锂离子导电行为第102-104页
     ·电化学稳定窗口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八章 间隙型锂离子固体电解质Li_6Zr_2O_7第106-115页
   ·引言第106-107页
   ·实验部分第107-108页
     ·固体电解质的合成第107页
     ·固体电解质的表征第107-108页
   ·结果与讨论第108-114页
     ·XRD分析第108-110页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110-112页
     ·锂离子导电行为第112-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结论第115-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尺度热质输运强化槽道多孔结构制造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溪黄草有效成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