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主要符号表及物理量名称 | 第16-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45页 |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微尺度热质输运多孔结构及其制造的研究进展 | 第23-32页 |
·机械加工多孔结构 | 第23-25页 |
·气相(电)沉积加工多孔结构 | 第25-27页 |
·粉末烧结多孔结构 | 第27-32页 |
·多孔结构热质输运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32-41页 |
·多孔通道对流传热及流动沸腾 | 第32-36页 |
·内凹形结构强化热质输运 | 第36-41页 |
·课题来源以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41-45页 |
·课题来源 | 第41-42页 |
·研究目标 | 第42页 |
·研究内容 | 第42-45页 |
第二章 槽道多孔结构的制造成形 | 第45-64页 |
·引言 | 第45页 |
·微沟槽结构犁切加工 | 第45-49页 |
·犁切加工原理 | 第45-46页 |
·犁切成形沟槽 | 第46-47页 |
·工艺参数对犁切沟槽的影响 | 第47-49页 |
·沟槽-烧结复合多孔结构固相烧结成形 | 第49-55页 |
·沟槽-烧结复合多孔结构松装固相烧结工艺 | 第50-51页 |
·沟槽-烧结复合多孔结构成形机理 | 第51-52页 |
·粉末参数对复合多孔结构成形的影响 | 第52-55页 |
·内凹形槽道多孔结构固相烧结成形 | 第55-62页 |
·内凹形槽道多孔结构的设计 | 第55-57页 |
·固相烧结模具的加工 | 第57-58页 |
·内凹形槽道多孔结构松装固相烧结 | 第58-60页 |
·粉末形状及粒径对内凹形槽道多孔结构成形的影响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三章 槽道多孔结构的关键物性参数表征 | 第64-87页 |
·引言 | 第64页 |
·槽道多孔结构形貌表征及粗糙度测试 | 第64-70页 |
·犁切沟槽形貌及粗糙度特征 | 第65-66页 |
·烧结粉末多孔结构形貌及粗糙度特征 | 第66-70页 |
·烧结多孔结构孔径分布测试 | 第70-75页 |
·烧结多孔结构孔隙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71-72页 |
·烧结多孔结构孔径及其分布的压汞测量 | 第72-75页 |
·润湿性能研究 | 第75-80页 |
·多孔结构及槽道对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76-78页 |
·粉末形状及粒径对烧结多孔结构润湿性影响 | 第78-80页 |
·烧结参数对铜粉多孔结构润湿性影响 | 第80页 |
·热导率测试 | 第80-85页 |
·实验原理及装置 | 第81-83页 |
·热导率测试结果 | 第83-85页 |
·本章结论 | 第85-87页 |
第四章 槽道多孔结构的气液渗透性能研究 | 第87-104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槽道多孔结构液体渗透性能 | 第88-96页 |
·沟槽-烧结复合多孔结构液体渗透测试 | 第88-93页 |
·内凹形槽道多孔结构液体渗透测试 | 第93-96页 |
·沟槽-烧结复合多孔结构气体渗透性能 | 第96-103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98-99页 |
·实验测试样品 | 第99-100页 |
·测试的不确定性 | 第100页 |
·气体渗透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100-103页 |
·本章结论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沟槽-烧结复合多孔结构毛细性能研究 | 第104-133页 |
·引言 | 第104-105页 |
·毛细上升红外测试方法 | 第105-107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105-106页 |
·毛细上升红外测试原理 | 第106页 |
·弯液面定位方法 | 第106-107页 |
·理论与数据处理 | 第107-110页 |
·纯粉末烧结结构毛细性能 | 第110-116页 |
·实验测试样品 | 第110-111页 |
·实验测试工质 | 第111-112页 |
·不同粉末烧结多孔结构的毛细性能对比 | 第112-115页 |
·不同工质测试毛细性能对比及与文献对比 | 第115-116页 |
·沟槽-烧结复合多孔结构毛细性能 | 第116-124页 |
·实验测试样品及工质 | 第116-117页 |
·复合多孔结构毛细上升流动机理分析 | 第117-118页 |
·吸液芯种类对毛细性能的影响 | 第118-121页 |
·粉末粒径对复合多孔结构毛细性能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有无重力影响对毛细性能的影响比较 | 第122-124页 |
·制造参数对沟槽-烧结复合多孔结构毛细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124-131页 |
·实验测试样品及工质 | 第124-125页 |
·沟槽深度对毛细性能影响 | 第125-127页 |
·沟槽宽度对毛细性能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烧结温度对毛细性能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烧结时间对毛细性能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不同工质测试比较 | 第130-131页 |
·结论 | 第131-133页 |
第六章 内凹形槽道多孔结构在微通道换热器中的应用 | 第133-166页 |
·引言 | 第133-134页 |
·实验测试样品及装置 | 第134-141页 |
·实验测试样品 | 第134-136页 |
·实验装置系统 | 第136-140页 |
·实验测试步骤 | 第140-141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及不确定性 | 第141-145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141-145页 |
·实验测试不确定性 | 第145页 |
·结果分析 | 第145-164页 |
·单相传热性能 | 第145-149页 |
·两相沸腾传热特性 | 第149-164页 |
·结论 | 第164-1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66-171页 |
(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166-168页 |
(2) 论文创新点 | 第168-169页 |
(3) 不足与展望 | 第169-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8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8-191页 |
致谢 | 第191-192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