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多种贝类毒素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引言 | 第15-34页 |
| ·贝类毒素概述 | 第15-24页 |
| ·腹泻性贝毒 | 第15-19页 |
| ·麻痹性贝毒 | 第19-21页 |
| ·记忆缺失性贝毒 | 第21-22页 |
| ·神经性贝毒 | 第22页 |
| ·西加鱼毒素 | 第22-23页 |
| ·氨代螺旋酸贝毒 | 第23-24页 |
| ·贝类毒素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 ·生物检测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生物化学检测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 ·化学仪器分析法 | 第27-30页 |
| ·检测分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30页 |
| ·各国对贝类毒素残留限量的要求 | 第30-3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特色 | 第31-3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1-32页 |
| ·本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 第1章 液质联用分析腹泻性贝毒方法的研究 | 第34-51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9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4-36页 |
| ·标准储备液和流动相的配置 | 第36-37页 |
| ·样品的处理及净化 | 第37-38页 |
| ·色谱和质谱条件 | 第38页 |
| ·制作标准曲线 | 第38页 |
| ·定性定量方法 | 第38-39页 |
| ·回收率、精密度和检出限 | 第39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9-50页 |
| ·提取及净化条件的选择 | 第39-42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及质谱分析 | 第42-47页 |
| ·方法线性 | 第47-48页 |
| ·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48-49页 |
| ·最低检测限 | 第49-50页 |
| ·水产品中 DSPs 残留的检测 | 第50-51页 |
| 第2章 液质联用分析麻痹性贝毒方法的研究 | 第51-67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7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51-54页 |
| ·标准储备液和流动相的配置 | 第54页 |
| ·样品的处理及净化 | 第54-55页 |
| ·色谱和质谱条件 | 第55-56页 |
| ·制作标准曲线 | 第56页 |
| ·定性定量方法 | 第56-57页 |
| ·添加标准物质求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 | 第57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57-66页 |
| ·提取及净化条件的选择 | 第57-58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及质谱分析 | 第58-63页 |
| ·方法线性 | 第63-65页 |
| ·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65-66页 |
| ·最低检测限 | 第66页 |
| ·水产品中 PSPs 残留的检测 | 第66-67页 |
| 第3章 液质联用分析记忆缺失性贝毒方法的研究 | 第67-79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实验部分 | 第67-72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67-69页 |
| ·标准储备液和流动相的配置 | 第69页 |
| ·样品的处理及净化 | 第69-70页 |
| ·色谱和质谱条件 | 第70-71页 |
| ·制作标准曲线 | 第71页 |
| ·定性定量方法 | 第71页 |
| ·添加标准物质求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 | 第71-72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72-78页 |
| ·提取及净化条件的选择 | 第72-73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及质谱分析 | 第73-76页 |
| ·方法线性 | 第76-77页 |
| ·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77-78页 |
| ·最低检测限 | 第78页 |
| ·水产品中 ASP 残留的检测 | 第78-79页 |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2页 |
| ·总结 | 第79-81页 |
| ·展望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 附录 | 第88-8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89-90页 |
| 一、发表论文 | 第89页 |
| 二、参与科研情况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