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文献梳理第12-15页
  (一)、 国外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第12-13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安排第15-17页
  (一)、 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二)、 论文逻辑安排第16-17页
 四、预期结论与创新第17-20页
  (一)、 预期结论第17页
  (二)、 论文创新之处第17-20页
第二章 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的价值认识第20-24页
 一、以教育本身发展为取向第20-22页
  (一)、 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适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第20-21页
  (二)、 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第21页
  (三)、 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有利于完善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第21-22页
 二、实现教育产品的个人和社会价值第22-24页
  (一)、 实现“教育产品”的教育投资效益第22-23页
  (二)、 就业是教育产品实现社会价值的推动力第23-24页
第三章 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4-38页
 一、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第24-32页
  (一)、 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的形式与内容第24-26页
  (二)、 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模式第26-28页
  (三)、 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现状第28-30页
  (四)、 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经费和场地设施现状第30-31页
  (五)、 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现状第31-32页
 二、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第32-38页
  (一)、 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存在的问题第33-35页
  (二)、 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存在问题的成因第35-38页
第四章 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的基本思路第38-56页
 一、构建新型的主体间关系第38-41页
  (一)、 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第38-39页
  (二)、 高校:学校发展与就业工作有机结合第39页
  (三)、 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功能的定位第39-40页
  (四)、 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就业能力第40-41页
  (五)、 用人单位:积极提供实习基地,搭建就业平台第41页
 二、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结构优化第41-47页
  (一)、 建立独立的自主管理权第41-42页
  (二)、 加强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第42-43页
  (三)、 完善职能分工、体现工作特色第43-44页
  (四)、 加大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第44-45页
  (五)、 建立机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第45-46页
  (六)、 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建设与人员配备第46-47页
 三、充实就业管理的内容第47-56页
  (一)、 创新服务手段、打造网络信息平台第47-49页
  (二)、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内容第49-50页
  (三)、 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第50-53页
  (四)、 创业教育服务带动就业第53-56页
结束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A 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调查问卷第60-62页
附录B 就业指导调查问卷第62-64页
附录C 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访谈提纲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90后”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