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征地拆迁博弈的“囚徒”困境--以“宜黄事件”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对博弈论在拆迁中应用的研究 | 第11-13页 |
·社会心理学关于被拆迁者在博弈过程中的心理研究 | 第13-14页 |
·简要评述 | 第14-15页 |
·研究流程和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流程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限制与创新 | 第18-20页 |
·研究限制 | 第18页 |
·本文创新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第20-30页 |
·谈判理论 | 第20-21页 |
·博弈论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第21-28页 |
·博弈论中的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博弈论分类 | 第22-23页 |
·博弈论经典模型 | 第23-28页 |
·信息经济学 | 第28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宜黄事件利益主体的博弈 | 第30-45页 |
·宜黄事件概述 | 第30-33页 |
·宜黄县拆迁背景 | 第30页 |
·第一阶段:事件缘起和开始阶段 | 第30页 |
·第二阶段:钟家与宜黄县政府讨价还价的过程 | 第30-31页 |
·第三阶段:抵抗阶段 | 第31-32页 |
·第四阶段:自焚惨剧发生 | 第32页 |
·第五阶段:宜黄事件后续 | 第32页 |
·宜黄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概括 | 第32-33页 |
·宜黄事件的博弈要素 | 第33-34页 |
·博弈参与人 | 第33页 |
·博弈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参与人的行动策略 | 第34页 |
·宜黄事件分析 | 第34-45页 |
·政府和被拆迁户的谈判阶段 | 第35-38页 |
·政府和被拆迁户不合作的代价 | 第38-40页 |
·政府与被拆迁户的非合作博弈 | 第40-41页 |
·钉子户的示范效应 | 第41-45页 |
第四章 政策建议 | 第45-49页 |
·征地拆迁谈判阶段建议 | 第45-46页 |
·从规划阶段让农民参与 | 第45页 |
·改变政府定价做法 | 第45-46页 |
·保证信息公开 | 第46页 |
·斗鸡博弈阶段建议 | 第46-47页 |
·柔性拆迁 | 第46-47页 |
·平衡机制,司法独立 | 第47页 |
·钉子户的示范效应建议 | 第47-49页 |
·重塑契约精神,树立产权信念 | 第47页 |
·合理的奖励政策 | 第47-49页 |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