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2-6-9区块于楼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选题来源及目的、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2-20页 |
·工区位置 | 第12-13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3-14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4-17页 |
·拱张(隆升)阶段(古新世) | 第15页 |
·裂陷阶段(始新世到渐新世) | 第15-17页 |
·拗陷阶段 | 第17页 |
·区域沉积演化特征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 第20-29页 |
·目的层段地层层序特征 | 第20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标志及原则步骤 | 第20-23页 |
·对比原则 | 第20-22页 |
·对比标志层的选取 | 第22-23页 |
·沉积单元划分对比的程序 | 第23-26页 |
·小层划分对比的结果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沉积相研究 | 第29-48页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29页 |
·沉积模式 | 第29-30页 |
·沉积相类型分析 | 第30-32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32-35页 |
·泥岩颜色 | 第32页 |
·岩石相类型与垂向组合特征 | 第32-33页 |
·古生态标志 | 第33页 |
·沉积组构 | 第33页 |
·测井相标志 | 第33-35页 |
·沉积微相划分 | 第35-40页 |
·不同微相岩电特征及其测井相模式 | 第35-36页 |
·单井相划分及联井相分析 | 第36-40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 第40-48页 |
·物源方向 | 第40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40-47页 |
·沉积演化特征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48-59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8页 |
·储层分布特征 | 第48-50页 |
·砂体纵向发育特征 | 第48页 |
·砂体平面分布特征 | 第48-50页 |
·储层物性特征及沉积微相对其控制作用 | 第50-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详细摘要 | 第6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