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文理据性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1-13页 |
·网络语文和网络语言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及对象范围 | 第13页 |
第二章 网络语文的两个界面 | 第13-15页 |
·网络词语 | 第13-14页 |
·网络书写符号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网络词语的理据性 | 第15-46页 |
·词语的理据性 | 第15-16页 |
·修辞理据 | 第16-27页 |
·谐音 | 第16-22页 |
·节缩 | 第22-25页 |
·重叠 | 第25-27页 |
·认知理据 | 第27-34页 |
·隐喻理据 | 第27-30页 |
·转喻理据 | 第30-31页 |
·家族相似性 | 第31-33页 |
·语言选择 | 第33-34页 |
·语用理据 | 第34-40页 |
·指称型语用语义嬗变 | 第35-38页 |
·语境干涉 | 第38-40页 |
·语源理据 | 第40-44页 |
·源于日本动漫 | 第40-41页 |
·源于古典文学词句 | 第41-42页 |
·源于方言 | 第42页 |
·源于网络社区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理据性促进网络词语的流行 | 第44-46页 |
·相关理论与理据性使网络交流成为可能 | 第44-45页 |
·流行理论与理据性促进网络词语的流行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网络书写符号的理据性 | 第46-55页 |
·网络书写符号出现的原因 | 第46-47页 |
·网络交际中中语境的缺失 | 第46页 |
·语言符号的局限性 | 第46-47页 |
·造字理据 | 第47-49页 |
·象形法造字理据 | 第47-48页 |
·会意法造字理据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页 |
·拆字理据 | 第49-50页 |
·图像符号的肖似性理据 | 第50-53页 |
·面相身势图像符号的肖似性 | 第50-52页 |
·伴随物图像符号的肖似性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火星文的表音理据 | 第53-54页 |
·注音文的表音理据 | 第53-54页 |
·繁化字构字部件的表音理据 | 第54页 |
·数、英、符的表音理据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目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