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前言 | 第14-28页 |
·普通小麦及近缘种概述 | 第14-15页 |
·小麦白粉病危害的严重性 | 第15-16页 |
·小麦白粉病在中国的发生情况 | 第15页 |
·小麦白粉病爆发的原因 | 第15-16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 | 第16-19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16-18页 |
·抗小麦白粉病的微效基因研究 | 第18-19页 |
·外源抗白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的导入 | 第19页 |
·簇毛麦的优良性状 | 第19-20页 |
·簇毛麦潜在的优良农艺性状 | 第19-20页 |
·簇毛麦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创造 | 第20-21页 |
·小麦-簇毛麦异附加系和代换系的选育 | 第21-22页 |
·小麦-簇毛麦易位系的选育 | 第22-23页 |
·蛋白激酶在植物防御反应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R基因编码的保守区 | 第24页 |
·R基因的简要研究现况 | 第24-25页 |
·RNA干扰技术的作用原理 | 第25页 |
·转基因RNA干扰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本实验的目的意义 | 第26-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44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28页 |
·酶与各种生化试剂 | 第28页 |
·PCR引物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目的基因的分离 | 第29-34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29-31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 | 第31-32页 |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2页 |
·PCR扩增 | 第32-33页 |
·DNA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33页 |
·回收产物加A | 第33页 |
·连接反应 | 第33-34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34页 |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34-36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4-35页 |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 第35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35-36页 |
·原核表达分析 | 第36-39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页 |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检测 | 第37-38页 |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7页 |
·目的蛋白的检测 | 第37页 |
·重组菌总蛋白的提取 | 第37-38页 |
·Stpk-V及Stpk-V3的表达分析 | 第38-39页 |
·半定量RT-PCR | 第38页 |
·实时定量PCR | 第38-39页 |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 第39-41页 |
·以幼胚为材料 | 第39-40页 |
·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 | 第39页 |
·菌液的准备 | 第39-40页 |
·感染步骤 | 第40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和抗性苗的获得 | 第40页 |
·以成熟胚为材料 | 第40-41页 |
·基因枪转化 | 第41-42页 |
·以幼胚为材料 | 第41-42页 |
·以成熟胚为材料 | 第42页 |
·转基因植株鉴定 | 第42-43页 |
·再生植株叶片DNA的提取 | 第42-43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43-44页 |
·再生植株选择标记基因的PCR检测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67页 |
·簇毛麦H.v#2及簇毛麦No.1026的形态学观察 | 第44页 |
·簇毛麦No.102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44-46页 |
·Stpk-V2,Stpk-V3 cDNA全长的克隆 | 第44-45页 |
·Stpk-V2,Stpk-V3,基因组DNA全长的克隆 | 第45-46页 |
·Stpk-V2和Stpk-V3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分析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46-49页 |
·Stpk-V2和Stpk-V3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6-47页 |
·Stpk-V2和Stpk-V3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47-49页 |
·Stpk-V2和Stpk-V3基因组序列的分析 | 第49-50页 |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Stpk-V2的染色体定位 | 第50-52页 |
·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 第52-53页 |
·引物对PK-F1/PK-R的PCR的扩增 | 第52页 |
·引物对PK-F2/PK-R的PCR扩增 | 第52-53页 |
·已知分子标记的检测 | 第53页 |
·簇毛麦、小麦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启动子研究 | 第53-56页 |
·Stpk-V2的启动子扩增 | 第53-54页 |
·Stpk-V2和Stpk-V启动子区序列及其与小麦同源基因启动子的比对及定位 | 第54-56页 |
·Stpk-V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6-60页 |
·全长cDNA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6-57页 |
·信号肽和跨膜区分析 | 第57-59页 |
·二级结构预测与糖基化位点分析 | 第59-60页 |
·Stpk-V2基因原核表达分析 | 第60-62页 |
·原核表达载体pET28a-yuan-1/-2的构建 | 第60-61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61-62页 |
·Stpk-V及Stpk-V3的表达分析 | 第62-63页 |
·Stpk-V在易位系92R137的表达分析 | 第62-63页 |
·Stpk-V3在易位系Pm97034的表达分析 | 第63页 |
·构建Stpk-V3的RNAi载体并转化小麦Pm97034 | 第63-67页 |
·RNAi载体构建 | 第64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64-65页 |
·转基因植株PCR鉴定 | 第65-66页 |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 | 第66-67页 |
4 讨论 | 第67-69页 |
5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