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国家对加强农村教育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 第7页 |
| ·现实中我国农村小学不断爆出新问题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有利于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关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 第8页 |
|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8-9页 |
|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第9页 |
|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带动农村经济持续、长久发展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重点、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4页 |
| ·研究重点 | 第12页 |
|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 2 相关理论阐述 | 第14-16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页 |
| ·软环境概念 | 第14页 |
| ·教育软环境概念 | 第14页 |
| ·农村小学教育软环境的内涵 | 第14-16页 |
| 3 农村小学教育软环境问题研究 | 第16-29页 |
| ·农村小学教育中学校软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16-23页 |
| ·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堪忧 | 第17-18页 |
| ·部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水平不高 | 第18-19页 |
| ·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简单、刻板 | 第19-20页 |
| ·校长软环境建设乏力 | 第20-22页 |
| ·校园文化氛围不足 | 第22页 |
| ·学校对留守儿童及“回迁儿童”关注度不够 | 第22-23页 |
| ·农村小学教育中家庭软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 ·父母自身素质不高、行为习惯不妥 | 第23-25页 |
| ·父母缺乏家庭生活艺术常识 | 第25-26页 |
| ·农村环境中存在的负面因素,影响了教育成效 | 第26-29页 |
| ·存在一些与主流文化不符的低俗文化 | 第27页 |
| ·“地下”娱乐场所依然存在 | 第27页 |
| ·不和睦的邻里关系影响教育效果 | 第27-28页 |
| ·不良社会风气降低教育功效 | 第28页 |
| ·教育物质化倾向产生不良后果 | 第28-29页 |
| 4 促进农村小学教育软环境改善的对策 | 第29-42页 |
| ·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农村小学教育软实力 | 第29-34页 |
| ·继续完善政策,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 第29页 |
| ·利用多种方式,提供“足量”、“高质”教师 | 第29-30页 |
| ·采取有效手段,还校园周边一个清净环境 | 第30页 |
| ·建立连通机制,加强城乡小学互动 | 第30-31页 |
| ·加快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 第31-32页 |
|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 第32页 |
|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农民教育投入的后顾之忧 | 第32-33页 |
| ·探索乡镇企业发展新方式,为教育发展提供后续支持 | 第33-34页 |
| ·农村小学校提高自身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34-38页 |
| ·加强硬环境建设,为软环境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 | 第34页 |
| ·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校长素质 | 第34-35页 |
| ·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 第35页 |
| ·合理使用多媒体,发挥情趣教学优势 | 第35-36页 |
| ·建立有效机制,密切联系学生家长 | 第36页 |
| ·利用现代新形式,关爱留守、“回迁”儿童 | 第36-37页 |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 | 第37-38页 |
| ·发挥家庭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 第38-42页 |
| ·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学习现代新知 | 第39页 |
| ·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 第39-40页 |
|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心理、思想层面的关心 | 第40页 |
| ·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 | 第40页 |
| ·融洽邻里关系,共促孩子快乐成长 | 第40-42页 |
| 5 结束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录 A 农村小学教育环境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46-48页 |
| 附录 B 农村小学教育环境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48-49页 |
| 个人简介 | 第49-5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