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涉及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4页 |
(三) 本文题目拟定的解释和说明 | 第14-15页 |
(四) 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胡耀邦经济改革思想的形成脉络 | 第17-25页 |
一、 萌芽探索阶段(20世纪60年代) | 第17-19页 |
二、 初步形成阶段(1975-1982) | 第19-21页 |
三、 正式形成阶段(1983-1987) | 第21-25页 |
第二章 胡耀邦经济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5-46页 |
一、 改革落后的经济思想 | 第25-30页 |
1、 思想理论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 | 第25-26页 |
2、 正确认识发展农民个体经济与发展资本主义的关系 | 第26-27页 |
3、 正确认识“以粮为纲”和“多种经营”的辩证关系 | 第27页 |
4、 破除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左”的思想 | 第27-28页 |
5、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厘清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第28-29页 |
6、 肃清意识形态领域内阻碍经济发展的封建遗毒 | 第29-30页 |
二、 工农业经济改革思想 | 第30-36页 |
1、 给农民和企业生产自主权,发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 第31-32页 |
2、 发展多种经营是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商品经济的关键环节 | 第32-33页 |
3、 疏通流通渠道,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 第33-34页 |
4、 发展乡镇企业,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 第34-35页 |
5、 积极推行工业经济产业结构性调整 | 第35-36页 |
三、 对外经济关系思想 | 第36-38页 |
1、 改革与开放相结合,以改革促进开放,开放深化改革 | 第36-37页 |
2、 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展对外和对内经济技术交流 | 第37-38页 |
3、 坚持两分法,杜绝对外开放带来的腐朽思想 | 第38页 |
四、 经济体制改革思想 | 第38-43页 |
1、 按照党、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工作职能 | 第38-39页 |
2、 尊重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劳动工资和奖金制度改革 | 第39-40页 |
3、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 第40-41页 |
4、 改革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第41-42页 |
5、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 | 第42-43页 |
五、 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构想 | 第43-46页 |
1、 建设小城镇思想 | 第43页 |
2、 重点区域开发与发展思想 | 第43-44页 |
3、 经济建设目标与发展速度思想 | 第44-46页 |
第三章 胡耀邦经济改革思想的特征、意义及历史地位 | 第46-54页 |
一、 胡耀邦经济改革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46-49页 |
1、 开创性 | 第46-47页 |
2、 探索性 | 第47页 |
3、 前瞻性 | 第47-48页 |
4、 系统性 | 第48页 |
5、 局限性 | 第48-49页 |
二、 胡耀邦经济改革思想的重大意义 | 第49-5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49-50页 |
2、 现实意义 | 第50-51页 |
三、 胡耀邦经济改革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51-54页 |
1、 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第52页 |
2、 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