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涉外贴牌加工的法律内涵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涉外贴牌加工性质的法律认定 | 第14-29页 |
第一节 加工方的商标贴附行为不属于商标使用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商标地域性决定域内的商标使用才会构成侵权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混淆可能性应作为涉外贴牌加工商标侵权判定的前提 | 第18-23页 |
一、 识别是商标的基本功能 | 第18-20页 |
二、 混淆可能性是判定商标侵权的实质性要件 | 第20-23页 |
第四节 涉外贴牌加工的商标贴附行为不可能导致混淆的可能性 | 第23-29页 |
一、 将混淆可能性作为判定商标侵权前提是国际主流 | 第24-26页 |
二、 国内也形成涉外贴牌加工不可能导致混淆的主流思想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涉外贴牌加工商标侵权的法律完善及建议 | 第29-35页 |
第一节 明确法定条件下认定不侵权的规则 | 第30-33页 |
一、 建议在《商标法》中明确引入混淆可能性原则 | 第30-31页 |
二、 建议将“以销售为目的”作为“商标使用”的实质要件予以规定 | 第31-32页 |
三、 通过司法解释对贴牌加工行为进行明确界定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与涉外贴牌加工有关的其他规定的修改建议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