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 ·植物细胞壁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植物细胞壁的分层与形成 | 第10-11页 |
| ·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 第11-12页 |
| ·植物纤维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纤维素的作用及结构 | 第12-13页 |
| ·纤维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植物纤维素合酶 | 第14-19页 |
| ·植物纤维素合酶基因的发现 | 第14-15页 |
| ·纤维素合酶基因的结构 | 第15-16页 |
| ·纤维素合酶基因的功能 | 第16-18页 |
| ·拟南芥纤维素合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31页 |
| ·拟南芥的种植 | 第20页 |
| ·AtCesA6的T-DNA突变体的鉴定及特性分析 | 第20-24页 |
| ·"双引物法"鉴定引物的设计 | 第20页 |
| ·拟南芥叶片总D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 ·T-DNA突变体PCR鉴定的条件 | 第21页 |
| ·拟南芥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22页 |
| ·PCR反应 | 第22-23页 |
| ·PCR产物的胶回收 | 第23页 |
| ·目的片段与pMD-18T的连接 | 第23页 |
|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23-24页 |
| ·目的片段的测序 | 第24页 |
| ·AtCesA6基因在细胞壁合成中的作用 | 第24-27页 |
| ·GUS染色 | 第24页 |
| ·形态观察 | 第24页 |
| ·AtCesAs的荧光定量PCR | 第24-25页 |
| ·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方法 | 第25页 |
| ·细胞壁成分测定 | 第25-27页 |
| ·CGA325'615和DCB处理突变体Atcesa6 | 第27页 |
| ·AtCesAs基因超表达体系的建立 | 第27-31页 |
| ·AtCesA1、AtCesA2和AtCesA5基因的双元载体的构建 | 第27-29页 |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植株 | 第29-30页 |
| ·转AtCesAs基因拟南芥种子的抗性筛选 | 第30页 |
| ·抗性筛选转目的基因拟南芥的鉴定 | 第30-3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6页 |
| ·突变体Atcesa6(salk_004587)的纯合鉴定 | 第31-32页 |
| ·突变体Atcesa6(salk_004587)转录通读发现及验证 | 第32-35页 |
| ·不同生育期Atcesa6的RT-PCR | 第32页 |
| ·转录通读现象的验证 | 第32-35页 |
| ·光暗处理的GUS染色 | 第35-36页 |
| ·光暗处理的拟南芥形态观察 | 第36-37页 |
| ·初生壁纤维素合酶基因的表达 | 第37-38页 |
| ·光暗处理细胞壁成分的测定 | 第38-40页 |
| ·CGA325'615和DCB处理突变体Atcesa6 | 第40-41页 |
| ·超表达载体构建 | 第41-46页 |
|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第41-42页 |
| ·表达载体图谱及限制性酶切检测 | 第42-43页 |
| ·pD1301s-AtCesAs Top10阳性克隆的检测 | 第43-44页 |
| ·农杆菌EHA105阳性克隆的PCR检测 | 第44页 |
|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苗的检测 | 第44-46页 |
| 4 讨论 | 第46-49页 |
| ·转录通读现象 | 第46页 |
| ·AtCesA6基因在初生壁合成中的作用 | 第46-48页 |
| ·超量表达研究初生壁相关基因功能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 附录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