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李兰宗声乐教学艺术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1页
 一、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第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页
 三、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9页
 四、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五、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0-11页
第二章 李兰宗生平简述及生活背景第11-14页
 一、 学习时期(1948—1959)第11页
 二、 在校任教时期(1959—1989)第11-13页
  (一) 教学和生活方面第11-12页
  (二) 歌唱表演、文学创作和辅导方面第12-13页
 三、 退休后教学时期(1989—1998)第13页
 注释第13-14页
第三章 李兰宗声乐教学方法第14-28页
 一、 歌唱中的呼吸第14-18页
  (一)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第14-15页
  (二) 呼吸的器官第15-16页
  (三) 歌唱中呼吸的过程第16-17页
  (四) 呼吸的练习第17-18页
 二、 歌唱的发声第18-22页
  (一) 喉头和声带第18-20页
  (二) 打开喉咙第20页
  (三) 中声区的练习第20-21页
  (四) 关于换声区第21页
  (五) 高音区的练习第21-22页
 三、 歌唱的共鸣第22-25页
  (一) 歌唱共鸣的原理第22页
  (二) 歌唱共鸣的运用第22-23页
  (三) 歌唱共鸣的方法第23-24页
  (四) 在声乐中运用共鸣的几个注意事项第24-25页
 四、 歌唱的语言第25-27页
 注释第27-28页
第四章 歌唱的艺术处理第28-38页
 一、 歌唱也是创作第28-29页
 二、 艺术创作的特点第29页
 三、 歌唱的表现和歌曲的处理第29-37页
  (一) 歌唱的表现第29页
  (二) 歌曲的处理第29-37页
 注释第37-38页
第五章 李兰宗对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的贡献第38-45页
 一、 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声乐教学理论第38-39页
  (一) 传承中国声乐第38页
  (二) 发展中国声乐教学理论第38-39页
 二、 为中国声乐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第39-40页
 三、 李兰宗对后世学习者的影响第40页
 注释第40-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间插段研究
下一篇:朝鲜族刀舞的文化沉积与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