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疗法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综述 | 第18-22页 |
·植物疗法(园艺疗法与景观疗法)国外发展概况 | 第18-21页 |
·植物疗法(园艺疗法与景观疗法)我国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归纳总结法 | 第23页 |
·图表分析法 | 第23页 |
·范例分析法 | 第23页 |
·综合分析法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 | 第24-43页 |
·植物疗法简介 | 第24-25页 |
·植物疗法的定义 | 第24页 |
·植物疗法的组成 | 第24-25页 |
·植物疗法的作用方式 | 第25-28页 |
·园艺疗法的作用方式 | 第26-27页 |
·景观疗法的作用方式 | 第27-28页 |
·本研究中植物疗法概念 | 第28-30页 |
·本研究中植物疗法的概念限定 | 第28-29页 |
·有疗效的景观与景观治疗庭园 | 第29页 |
·园艺疗法和景观疗法的关系 | 第29-30页 |
·人对环境的需求 | 第30-31页 |
·人的感知和审美心理与情感设计 | 第31-35页 |
·人的感觉 | 第32-33页 |
·人的知觉 | 第33-34页 |
·人的审美 | 第34-35页 |
·情感设计 | 第35页 |
·感觉刺激是植物疗法的基础 | 第35-36页 |
·植物对人的五感刺激及应用途径 | 第36-40页 |
·视觉刺激 | 第36-37页 |
·听觉刺激 | 第37-38页 |
·味觉刺激 | 第38页 |
·触觉刺激 | 第38-39页 |
·嗅觉刺激 | 第39-40页 |
·植物疗法对身体机能、智力和心理恢复的积极影响 | 第40-41页 |
·尚待研究的人和植物的相互作用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植物疗法面向的人群 | 第43-61页 |
·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植物疗法 | 第43-46页 |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 第44页 |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 第44-45页 |
·针对老年人的植物疗法 | 第45-46页 |
·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与植物疗法 | 第46-48页 |
·未成年人的生理特点 | 第46页 |
·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 | 第46-47页 |
·针对未成年人的植物疗法 | 第47-48页 |
·亚健康的身心特点与植物疗法 | 第48-50页 |
·亚健康人群 | 第48-49页 |
·亚健康的表现 | 第49页 |
·植物疗法对亚健康人群的作用和效果 | 第49-50页 |
·健康人群与植物疗法 | 第50页 |
·残疾人的身心特点与植物疗法 | 第50-52页 |
·残疾人的生理特点 | 第51页 |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 第51页 |
·针对残疾人的植物疗法 | 第51-52页 |
·智障者的身心特点与植物疗法 | 第52-53页 |
·智障者的生理特点 | 第52-53页 |
·智障者的心理特点 | 第53页 |
·针对智障者的植物疗法 | 第53页 |
·精神病患者的身心特点与植物疗法 | 第53-55页 |
·精神病早期患者的心理特点 | 第54页 |
·精神病康复期病人的心理特点 | 第54页 |
·植物疗法对精神病患者的作用和效果 | 第54页 |
·老年痴呆症患者 | 第54-55页 |
·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的特点与植物疗法 | 第55-59页 |
·身心障碍类疾病的植物疗法 | 第55-56页 |
·心理类相关疾病植物疗法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植物疗法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 第61-97页 |
·植物疗法园规划设计目标 | 第61-62页 |
·植物疗法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 第62-66页 |
·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场地原有资源,增强自然性 | 第62页 |
·空间多样性、增强社会性和参与性 | 第62-63页 |
·亲和、舒适与安全 | 第63-64页 |
·合理配置植物 | 第64-65页 |
·艺术性与积极向上的引导原则 | 第65页 |
·科学性、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65页 |
·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 第65-66页 |
·植物疗法的实施方式 | 第66-68页 |
·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疗法开展 | 第66页 |
·医疗机构的植物疗法开展 | 第66-68页 |
·其他类型的植物疗法开展 | 第68页 |
·植物疗法园选址建构 | 第68-80页 |
·植物疗法园的场地选择 | 第68-70页 |
·五感区 | 第70-74页 |
·园艺疗法区 | 第74-75页 |
·设计人性化空间 | 第75-76页 |
·中医理论在植物疗法中的应用 | 第76-80页 |
·植物选择 | 第80-83页 |
·常规的植物选择 | 第80-81页 |
·针对不同对象的植物选择 | 第81-82页 |
·建立治疗保健型植物群落 | 第82-83页 |
·园路与设施 | 第83-85页 |
·园路和铺装 | 第83页 |
·园艺活动设施 | 第83-84页 |
·园林小品 | 第84页 |
·园路与设施设计要点 | 第84-85页 |
·针对不同人群的植物疗法园设计要点 | 第85-89页 |
·视力障碍者花园设计要点 | 第85-86页 |
·残疾者、高龄者花园设计要点 | 第86页 |
·儿童残疾者花园设计要点 | 第86-87页 |
·康复花园设计要点 | 第87页 |
·疗养花园设计要点 | 第87-88页 |
·医院、养老院花园设计要点 | 第88-89页 |
·园艺疗法的开展途径 | 第89-91页 |
·近接居住环境和社区环境 | 第90页 |
·城市环境 | 第90-91页 |
·案例 | 第91-95页 |
·社区型多用途目的的花园——Lucas 花园学校 | 第91-93页 |
·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 | 第93-95页 |
·小结 | 第95-9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摘要 | 第10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