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专类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相关基本范畴(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牡丹专类园植物景观建设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景观及景观美学的概念 | 第17-18页 |
·景观的概念 | 第17页 |
·景观美学的概念 | 第17-18页 |
·景观的美学价值评价概念 | 第18-21页 |
·景观美学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 第19页 |
·景观美学评价的四大流派及其应用 | 第19-21页 |
·景观美学评价方法 | 第21-25页 |
·景观美学方法 | 第22-23页 |
·国内外景观美学评价进展 | 第23-25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描述因子法 | 第28页 |
·心理物理学方法 | 第28页 |
·数学方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牡丹专类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 | 第30-40页 |
·评价步骤与评价者选择 | 第30-33页 |
·评价层次选取 | 第30页 |
·评价样地拍摄 | 第30-31页 |
·评价照片选取 | 第31页 |
·评价照片编辑 | 第31-33页 |
·评价者选取 | 第33页 |
·评判方式 | 第33-37页 |
·评判场地的选择 | 第33-34页 |
·评判过程 | 第34-35页 |
·评价照片播放 | 第35-36页 |
·美景度得分值标准化处理 | 第36-37页 |
·景观因子分析 | 第37-38页 |
·景观因子量化值与 SBE 评分结果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牡丹专类园景观质量美学评价模型与讨论 | 第40-47页 |
·建立牡丹专类园景观质量评价模型 | 第40-41页 |
·牡丹专类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的解释 | 第41-43页 |
·因子解释 | 第41-42页 |
·系数解释 | 第42-43页 |
·牡丹专类园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影响美景度的评价层次 | 第45页 |
·评价者和评价方式对美景度的影响 | 第45页 |
·样地设置与拍摄 | 第45-46页 |
·牡丹专类园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的局限性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1 SBE 评价反应值统计表 | 第54-57页 |
附录 2 SBE 标准化说明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摘要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