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前言 | 第12-19页 |
·生态化学计量学综述 | 第12-14页 |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含义 | 第12页 |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历史 | 第12-13页 |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基本理论 | 第13页 |
·国外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国内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植物和土壤营养的概述 | 第14-16页 |
·红椎和西南桦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主要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特色与创新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0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19页 |
·研究林分概况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植物和土壤样地设置及取样方法 | 第20页 |
·植物和土壤样本的实验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基础数据 | 第22-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3页 |
·红椎和西南桦各器官C、N、P、K、Ca、Mg的含量特征 | 第25-28页 |
·红椎和西南桦不同器官的C、N、P含量特征 | 第25-27页 |
·红椎和西南桦不同器官的K、Ca、Mg含量特征 | 第27页 |
·红椎和西南桦不同器官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红椎和西南桦各器官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28-34页 |
·红椎和西南桦各器官的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28-29页 |
·红椎各器官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相关分析 | 第29-31页 |
·西南桦各器官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相关分析 | 第31-33页 |
·红椎和西南桦各器官化学计量学的比较 | 第33-34页 |
·红椎和西南桦叶片C、N、P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第34-40页 |
·红椎和西南桦样地土壤各土层C、N、P含量特征 | 第34-35页 |
·红椎和西南桦样地土壤C、N、P及C:N、C:P、N:P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红椎和西南桦叶片与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 | 第36页 |
·红椎和西南桦叶片与其林地土壤养分的化学计量学关系 | 第36-37页 |
·红椎和西南桦叶片与其林地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40页 |
·红椎和西南桦细根C、N、P与其林地土壤营养的关系 | 第40-43页 |
·红椎和西南桦细根与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 | 第40页 |
·红椎和西南桦细根与其林地土壤化学计量学关系 | 第40页 |
·红椎和西南桦细根与其林地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 | 第40-4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3-50页 |
·红椎和西南桦各器官C、N、P、K、Ca、Mg的含量特征 | 第43-45页 |
·红椎和西南桦叶片P元素含量偏低的原因探讨 | 第43页 |
·红椎和西南桦叶片与树枝养分的关系 | 第43-44页 |
·红椎和西南桦细根与树干的关系 | 第44-45页 |
·红椎和西南桦各器官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45-46页 |
·红椎和西南桦叶片C:N、C:P及N:P对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判断 | 第45页 |
·叶片C:N、C:P化学计量比与全球C循环 | 第45-46页 |
·红椎和西南桦叶片C、N、P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第46-48页 |
·植物叶片与其林地土壤营养的含量、化学计量学关系 | 第46-47页 |
·红椎和西南桦叶片与林地土壤养分之间的平衡 | 第47-48页 |
·红椎和西南桦细根C、N、P与其林地土壤营养的关系 | 第48-50页 |
·红椎和西南桦细根与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 第48页 |
·影响红椎和西南桦细根与土壤N、P含量的原因探讨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