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依据 | 第12-15页 |
·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现实依据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提出 | 第17-23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和发展 | 第17-20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原因 | 第17-19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历程 | 第19-20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特点 | 第20-23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公共政策 | 第20-21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多样性的 | 第21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需要多方面磨合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23-29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特点 | 第23-25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 第23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特点 | 第23-25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25-29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 | 第25-26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完善 | 第26-27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播 | 第27-28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成效和现存问题 | 第29-35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成效 | 第29-30页 |
·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 | 第29-30页 |
·积累大学毕业生的基层工作经验 | 第30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实问题 | 第30-35页 |
·大学生“村官”求职选聘的问题 | 第30-31页 |
·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的问题 | 第31-33页 |
·大学生“村官”期满出路的问题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 第35-44页 |
·大学生“村官”就职培养的建议 | 第35-36页 |
·进行岗前培训,缩小心理落差 | 第35页 |
·加强政治教育,端正就职动机 | 第35-36页 |
·大学生“村官”选聘录用的建议 | 第36-37页 |
·完善选聘机制,争取按需收录 | 第36-37页 |
·优先本土村官,留人更要留心 | 第37页 |
·大学生“村官”具体工作的建议 | 第37-41页 |
·协调大学生“村官”与农民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 | 第37-38页 |
·拓展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作用空间 | 第38-40页 |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社会保障水平 | 第40-41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第41-44页 |
·完善法律制度,引导学生扎根农村任职 | 第41页 |
·利用优惠政策,考公务员不是唯一出路 | 第41-42页 |
·通过政策扶持,利用信息服务自主创业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