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移及市民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4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第13-22页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第13-15页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第15-21页
     ·研究评述第21-22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2-23页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3-24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及其职业转移的基本规律第24-29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5页
     ·农民工第24页
     ·新生代农民工第24-25页
     ·职业转移第25页
     ·市民化第25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与发展第25-26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第26-28页
     ·缺乏农业生产经验,主动融入城市社会第26页
     ·文化程度较高,培训意识较强第26-27页
     ·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更加开放第27页
     ·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第27页
     ·孤独漂泊,缺乏归属感第27页
     ·生活目标更加明确,工作要求有所提高第27-28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移的基本特征第28-29页
     ·职业转移规模特征第28页
     ·行业转移特征第28页
     ·职业转移地域特征第28页
     ·职业转移行为特征第28-29页
第三章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移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9-43页
   ·样本来源及说明第29-31页
     ·样本总体状况第29页
     ·样本基本特征第29-31页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移现状第31-33页
     ·新生代农民工区域转移第31-32页
     ·新生代农民工行业转移第32-33页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移存在的问题第33-35页
     ·接受培训比例很低,导致就业竞争力差第33页
     ·频繁的职业变动,导致职业地位提升困难第33-34页
     ·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源积累,导致职业发展困难第34页
     ·就业单位性质固定,但都属于非正规就业第34-35页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移的主要因素第35-43页
     ·研究假设及其解释第35-39页
     ·变量的选择及说明第39-40页
     ·模型构建第40页
     ·运算结果及分析第40-43页
第四章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困境分析第43-53页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主观意愿分析第43-44页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市民化的原因分析第44-45页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市民化的原因分析第45-46页
   ·制约因素第46-48页
     ·思想认识的偏颇第46页
     ·城市政府的担忧和困惑第46-47页
     ·既得利益集团和群体的阻力第47页
     ·户籍、土地等制度的障碍第47-48页
     ·城市基础设施的限制第48页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障碍第48页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第48-53页
     ·研究假设第48-49页
     ·变量说明第49-50页
     ·计量模型第50页
     ·计量结果分析第50-53页
第五章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分类及其市民化的路径分析第53-57页
   ·新生代农民工类型划分第53-54页
     ·个体经营者第53页
     ·技术劳动者第53-54页
     ·低技能劳动者第54页
   ·不同类型市民化路径第54-57页
     ·个体经营者市民化路径第54-55页
     ·技术劳动者市民化路径第55页
     ·低技能劳动者市民化路径第55-57页
第六章 政策建议第57-60页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加强对其的人文关怀第57页
   ·推进户籍、土地及相关配套制度改革,为其市民化提供好的制度环境第57-58页
     ·改革户籍制度第57-58页
     ·改革土地制度第58页
     ·改革相关配套制度第58页
   ·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其城市社会融入第58-59页
   ·对低技能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保障其在城市生活的能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对策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视野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