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第12-14页 |
二、对高校校际合作的研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拓展 | 第18-26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 第18-22页 |
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理念 | 第18-19页 |
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 第19-21页 |
三、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第二节 高校校际合作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拓展 | 第22-26页 |
一、高校校际合作的概念 | 第22-23页 |
二、高校校际合作对人才培养理念的拓展 | 第23-24页 |
三、高校校际合作对人才培养途径的拓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校校际合作的发展 | 第26-39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校际合作的动因 | 第26-29页 |
一、外部因素 | 第26-27页 |
二、内部因素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校校际合作的主要类型 | 第29-30页 |
一、根据高校合作的功能与性质划分 | 第29页 |
二、依据高校合作的紧密程度划分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基于校际合作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第30-39页 |
一、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二、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 第31-36页 |
三、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 第36-37页 |
四、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高校校际合作的国际视野 | 第39-49页 |
第一节 美国高校校际合作的发展 | 第39-43页 |
一、美国校际合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39-40页 |
二、美国大学校际合作案例——克莱蒙特大学联盟(CUC) | 第40-43页 |
三、对美国高校校际合作的评析 | 第43页 |
第二节 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发展 | 第43-49页 |
一、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44-45页 |
二、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 | 第45-48页 |
三、对欧盟"博洛尼亚进程"的评析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基于校际合作平台的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第49-56页 |
第一节 高校校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第49-51页 |
一、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 | 第49-50页 |
二、人培养途径的拓展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基于校际合作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 第51-56页 |
一、高校转变办学理念 | 第51-52页 |
二、遵循一定的合作原则 | 第52-53页 |
三、建立畅通的合作通道 | 第53-54页 |
四、提高学生教育与管理水平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