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前言 | 第16-20页 |
第一章 归责原则论 | 第20-37页 |
第零节 | 第20-23页 |
一、一元论 | 第20页 |
二、二元论 | 第20-21页 |
三、三元论 | 第21-22页 |
四、四元论 | 第22-23页 |
第一节 逻辑的开始—过错责任 | 第23-27页 |
一、主观说 | 第25-26页 |
二、客观说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过错推定责任 | 第27-29页 |
第三节 为他人行为之责任 | 第29-30页 |
第四节 严格责任 | 第30-34页 |
一、损失分担说 | 第33页 |
二、损益一致说 | 第33页 |
三、长臂理论 | 第33页 |
四、危险控制理论 | 第33页 |
五、维护社会安全理论 | 第33-34页 |
第五节 公平责任 | 第34-37页 |
第二章 我国侵权法特殊侵权责任的建构 | 第37-56页 |
第一节 特殊侵权行为的界定 | 第37-47页 |
一、特殊侵权行为和一般侵权行为 | 第37-39页 |
二、特殊侵权行为来源 | 第39-40页 |
三、特殊侵权行为的型类化 | 第40-45页 |
四、特殊侵权行为的性质 | 第45-47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特殊侵权行为的类型化 | 第47-50页 |
一、英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 | 第47-48页 |
二、美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 | 第48-50页 |
第三节 我国特殊侵权责任的类型化标准—归责原则 | 第50-53页 |
一、理论研究中的侵权行为类型化 | 第50-51页 |
二、《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侵权责任类型 | 第51-53页 |
第四节 我国《侵权责任法》特殊侵权行为体系的建构 | 第53-56页 |
一、以特殊责任主体为轴的特殊侵权行为体系 | 第53-54页 |
二、适用特殊归责原则的特殊侵权行为体系 | 第54-56页 |
第三章 特殊主体致损的归责原则理论 | 第56-93页 |
第一节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的一般理论 | 第56-60页 |
第二节 监护人责任 | 第60-68页 |
一、监护人责任的概念 | 第60-61页 |
二、我国监护人责任制度的变迁 | 第61-62页 |
三、我国监护人责任制度的特点 | 第62-64页 |
四、监护人责任之归责原则论 | 第64页 |
五、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64-68页 |
第三节 暂时丧失意思能力人的责任 | 第68-71页 |
一、暂时丧失意思能力人侵权责任概述 | 第68-69页 |
二、暂时丧失意思能力人的归责原则论 | 第69-71页 |
第四节 用工责任 | 第71-80页 |
一、用工责任概述 | 第71-72页 |
二、用工者责任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 | 第72-73页 |
三、用工责任的归责原则论 | 第73-76页 |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用工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76-80页 |
第五节 网络侵权责任 | 第80-85页 |
一、网络侵权的规定 | 第80-83页 |
二、网络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论 | 第83-85页 |
第六节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 第85-89页 |
一、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 | 第85-86页 |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归责原则论 | 第86-89页 |
第七节 教育机构的责任 | 第89-93页 |
一、教育机构责任的规定 | 第89-91页 |
二、教育机构责任的归责原则论 | 第91-93页 |
第四章 特殊原因致损的归责原则理论 | 第93-134页 |
第一节 产品责任 | 第93-98页 |
一、产品责任的规定 | 第93-94页 |
二、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论 | 第94-98页 |
第二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 第98-107页 |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 | 第98-102页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论 | 第102-107页 |
第三节 医疗损害责任 | 第107-114页 |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 | 第107-111页 |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论 | 第111-114页 |
第四节 环境污染侵权责任 | 第114-118页 |
一、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规定 | 第115-116页 |
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论 | 第116-118页 |
第五节 高度危险责任 | 第118-122页 |
一、高度危险责任的规定 | 第118-120页 |
二、高度危险责任的归责原则论 | 第120-122页 |
第六节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 | 第122-129页 |
一、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规定 | 第122-125页 |
二、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归责原则论 | 第125-129页 |
第七节 物件致人损害责任 | 第129-134页 |
一、物件致人损害责任概述 | 第129-130页 |
二、对象致人损害责任的种类 | 第130页 |
三、我国物件损害责任的历史发展 | 第130-131页 |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物件损害责任的规定 | 第131页 |
五、物件致人损害责任归责原则论 | 第131-134页 |
第五章 特殊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理论探讨 | 第134-152页 |
第一节 用工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论探讨 | 第134-139页 |
一、各国用工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34-137页 |
二、对用工责任归责原则的看法 | 第137-139页 |
第二节 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论探讨 | 第139-142页 |
一、各国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40-141页 |
二、对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看法 | 第141-142页 |
第三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论探讨 | 第142-148页 |
一、各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42-147页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多元归责体系的必要性 | 第147-148页 |
第四节 网络侵权归责原则的理论探讨 | 第148-152页 |
一、各国网络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48-149页 |
二、我国网络侵权的立法 | 第149-151页 |
三、小结 | 第151-152页 |
结论 | 第152-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