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概念阐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第一章 建构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训练序列的重要性 | 第17-32页 |
第一节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 第17-20页 |
一、学生不愿写作文 | 第17-18页 |
二、学生不会写作文 | 第18-19页 |
三、学生不会改作文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第20-29页 |
一、作文教材编排无序 | 第20-23页 |
二、作文训练无序 | 第23-26页 |
三、作文评价无序 | 第26-29页 |
第三节 建构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训练序列为当务之急 | 第29-31页 |
一、对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 | 第29-30页 |
二、是提高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径 | 第30页 |
三、是实现“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建构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训练序列可行性分析 | 第32-45页 |
第一节 我们祖先建构的训练序列可资借鉴 | 第32-36页 |
一、第一步:由浅入深的属对教学 | 第32-33页 |
二、第二步:由简入繁的作诗教学 | 第33-34页 |
三、第三步:从有法到无法,再从无法到有法的属文过程 | 第34-36页 |
第二节 现代语文教学专家们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 第36-41页 |
一、二三十年代作文训练序列探索 | 第36-37页 |
二、五六十年代作文训练序列探索 | 第37-38页 |
三、新时期作文训练序列探索 | 第38-40页 |
四、课改背景下训练序列探索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理论依据 | 第41-44页 |
一、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理论 | 第42页 |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42-43页 |
三、双重转化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训练序列的建构 | 第45-63页 |
第一节 三年级作文训练序列的建构 | 第45-48页 |
一、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 第45-46页 |
二、先说后写,学写观察日记 | 第46-47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四年级作文训练序列的建构 | 第48-52页 |
一、重视作文语言的积累 | 第49-50页 |
二、读写结合,加强片段仿写 | 第50-51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51-52页 |
第三节 五年级作文训练序列的建构 | 第52-55页 |
一、训练作文构思的能力 | 第52-53页 |
二、大胆创新,构造独特篇章 | 第53-54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六年级作文训练序列的建构 | 第55-62页 |
一、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 | 第56-57页 |
二、指导方法,提高修改实效 | 第57-58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