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9页 |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6-7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7-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8-9页 |
| 第二章 过热器寿命损耗的机理 | 第9-21页 |
| ·寿命的概念 | 第9页 |
| ·过热器的工作运行环境 | 第9-10页 |
| ·过热器寿命损耗的机理 | 第10-20页 |
| ·影响过热器寿命损耗的因素 | 第10页 |
| ·过热器失效方式 | 第10-12页 |
| ·过热器的超温 | 第12-13页 |
| ·过热器的热偏差 | 第13-16页 |
| ·过热器管壁金属损伤 | 第16-17页 |
| ·过热器管壁应力分析 | 第17-18页 |
| ·高温蠕变 | 第18-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过热器寿命损耗的评估 | 第21-28页 |
| ·寿命损耗的评估方法 | 第21-22页 |
| ·Larson-Miller 公式 | 第22-23页 |
| ·θ参数法 | 第23-24页 |
| ·修正的θ参数法 | 第24-25页 |
| ·蠕变寿命损耗的时间分数法 | 第25页 |
| ·基于修正的θ参数法的时间分数法 | 第25-26页 |
| ·过热器寿命损耗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过热器管壁温和等效应力的计算 | 第28-41页 |
| ·过热器壁温的计算 | 第28-36页 |
| ·内壁氧化层厚度法 | 第28-29页 |
| ·神经网络计算方法 | 第29页 |
| ·热力计算方法 | 第29-35页 |
| ·炉外测点壁温修正法 | 第35-36页 |
| ·过热器管壁等效应力的计算 | 第36-39页 |
| ·管壁应力分析 | 第36页 |
| ·等效应力的计算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寿命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 | 第41-47页 |
| ·寿命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 | 第41-44页 |
| ·系统的功能结构 | 第41页 |
| ·系统的网络结构 | 第41-43页 |
| ·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 ·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介绍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寿命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实例 | 第47-57页 |
| ·应用对象的选取 | 第47-50页 |
| ·危险点的选取 | 第50-53页 |
| ·系统运行结果及其分析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全文总结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