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客厅空间的适宜性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政策背景 | 第10页 |
| ·经济背景 | 第10-11页 |
| ·社会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 ·客厅空间 | 第17页 |
| ·适宜性研究 | 第17-18页 |
| ·居住生活实态调查 | 第18-19页 |
| ·论文框架 | 第19-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2 城市住宅客厅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24-34页 |
| ·住宅客厅的发展历程 | 第24-31页 |
| ·客厅的发展演变 | 第24-31页 |
| ·相关法规的演变 | 第31页 |
| ·客厅功能和形式的变化分析 | 第31-32页 |
| ·经济条件的改善 | 第32页 |
| ·家庭生活的变化 | 第32页 |
| ·心理需求的变化 | 第32页 |
| ·当前我国住宅客厅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居住空间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启发 | 第34-54页 |
| ·客厅的空间构成 | 第34-36页 |
| ·座谈空间 | 第34-35页 |
| ·视听空间 | 第35页 |
| ·用餐空间 | 第35页 |
| ·通行活动空间 | 第35-36页 |
| ·弹性空间 | 第36页 |
| ·客厅的面积构成 | 第36-38页 |
| ·基本面积 | 第36-37页 |
| ·扩展面积 | 第37-38页 |
| ·三要素在客厅设计中的相互关系 | 第38-41页 |
| ·人的心理、生理需求 | 第38页 |
| ·家具的选择与布置 | 第38-39页 |
| ·功能空间的设计与利用 | 第39页 |
| ·人、物、空间三者的相互关系 | 第39-41页 |
| ·客厅的适宜性设计原理 | 第41-45页 |
| ·客厅的平面布局 | 第41-42页 |
| ·客厅的空间塑造 | 第42-43页 |
| ·客厅的功能多样性 | 第43页 |
| ·客厅的物理环境 | 第43-45页 |
| ·国内住宅适宜性设计分析 | 第45-49页 |
| ·中国创新“90 中小户型住宅设计竞赛” | 第45-46页 |
| ·2007 年北京市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 | 第46-49页 |
| ·国外住宅适宜性设计分析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4 客厅空间与其他空间关系的研究 | 第54-62页 |
| ·客厅与其他空间的关系 | 第54-57页 |
| ·与门厅的关系 | 第54-55页 |
| ·与餐厅的关系 | 第55页 |
| ·与厨房的关系 | 第55页 |
| ·与卫生间的关系 | 第55-56页 |
| ·与卧室的关系 | 第56页 |
| ·与阳台的关系 | 第56-57页 |
| ·套型空间的设计模式研究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5 客厅空间的居住实态调查研究 | 第62-106页 |
| ·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62-68页 |
| ·调查目的 | 第62页 |
| ·调查内容 | 第62-66页 |
| ·调查方法 | 第66-68页 |
| ·客厅空间实态调查研究及分析报告 | 第68-105页 |
| ·准备和建设阶段 | 第68-74页 |
| ·抚养和教育阶段:婴幼儿期 | 第74-78页 |
| ·抚养和教育阶段:学习期 | 第78-90页 |
| ·分离阶段 | 第90-99页 |
| ·调查问卷分析与总结 | 第99-102页 |
| ·调研小结 | 第102-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 6 住宅客厅空间的适宜性研究 | 第106-124页 |
| ·客厅空间的适宜尺度及布局研究 | 第106-115页 |
| ·客厅空间的适宜尺度 | 第106-108页 |
| ·客厅空间的适宜家具占有率 | 第108-113页 |
| ·客厅空间的适宜家具组合方式 | 第113页 |
| ·适宜的平面组合方式 | 第113-115页 |
| ·现阶段住宅客厅发展的新特点研究 | 第115-118页 |
| ·功能的置换 | 第115-117页 |
| ·家电家具的革新 | 第117-118页 |
| ·探讨如何改善既有住宅的客厅空间 | 第118-122页 |
| ·空间的复合 | 第118-120页 |
| ·弹性空间的设计 | 第120页 |
| ·家具的调整 | 第120-121页 |
| ·改善住宅室内物理环境的措施 | 第121-122页 |
| ·住宅客厅空间的地域性研究 | 第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 7 面向住宅客厅适宜性设计的新方法 | 第124-130页 |
| ·客厅的发展趋势 | 第124-125页 |
| ·空间向非限制性发展 | 第124页 |
| ·设计向实用性发展 | 第124页 |
| ·功能向模糊性发展 | 第124-125页 |
| ·设计更注重环境关系 | 第125页 |
| ·探索客厅适宜性设计的新方法 | 第125-128页 |
| ·思维方法的改进 | 第125页 |
| ·设计方法的融合 | 第125-126页 |
| ·基于人工智能的设计评价的确定 | 第126-1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 8 结语 | 第130-132页 |
| ·全文小结 | 第130-131页 |
|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131-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36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6-138页 |
| 图片目录 | 第138-142页 |
| 表格目录 | 第142-144页 |
| 致谢 | 第144-146页 |
| 附录客厅空间的居住实态调查问卷 | 第146-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