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基于给养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0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内容第8页
    1.3 研究意义第8页
    1.4 研究方法第8-9页
    1.5 论文框架第9-10页
第2章 研究综述第10-19页
    2.1 概念界定第10-11页
    2.2 给养的相关研究第11-15页
        2.2.1 国外研究第11-13页
        2.2.2 国内研究第13-15页
    2.3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第15-18页
        2.3.1 国内研究第15-17页
        2.3.2 国外研究第17-18页
    2.4 综述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给养的内涵阐释第19-27页
    3.1 给养的起源第19页
    3.2 给养的概念演变第19-24页
        3.2.1 吉布森的给养观点第19-22页
        3.2.2 诺曼的给养的观点第22-23页
        3.2.3 吉布森和诺曼的给养观点的比较第23-24页
    3.3 给养的特点第24-27页
        3.3.1 互补性第25页
        3.3.2 不完美性第25页
        3.3.3 两极性第25页
        3.3.4 多样性第25-26页
        3.3.5 质量第26-27页
第4章 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环境中教科书的给养分析第27-39页
    4.1 给养与学习环境第27-28页
    4.2 给养的分析维度第28-29页
    4.3 教科书中的给养分析维度第29-30页
    4.4 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能应用的教科书给养分析第30-37页
        4.4.1 感觉给养第30-33页
        4.4.2 认知给养第33-34页
        4.4.3 物理给养第34-35页
        4.4.4 情感给养第35-37页
    4.5 新旧高中英语教科书给养分析的差异第37-39页
第5章 基于给养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第39-48页
    5.1 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第39页
    5.2 英语阅读教学的新发展——给养理论视角的交互教学第39-41页
    5.3 基于给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及课例设计第41-48页
        5.3.1 认知策略第41-42页
        5.3.2 资源管理策略第42-45页
        5.3.3 交际策略第45-46页
        5.3.4 自我评价策略第46-48页
第6章 基于给养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分析维度第48-59页
    6.1 给养的产生维度第48-50页
    6.2 基于给养产生的英语阅读课的评估维度第50-59页
        6.2.1 学生的目的性行动第50-51页
        6.2.2 活动第51-53页
        6.2.3 话语模型第53-55页
        6.2.4 教师帮助第55页
        6.2.5 同伴帮助第55-56页
        6.2.6 感知结果第56-59页
第7章 总结和反思第59-61页
    7.1 研究的结论第59-60页
    7.2 研究的不足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附录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盘锦南方化学公司管理创新研究
下一篇:五四宪法构建的宪政秩序研究--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