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导言 | 第10-16页 |
| ·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本研究的目标 | 第13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 第13-16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 ·本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主要理论依据 | 第16-20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页 |
| ·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 | 第16-18页 |
| ·制度变迁的方式 | 第17页 |
| ·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 ·产权理论 | 第18-20页 |
| ·产权界定 | 第18-19页 |
| ·产权的制度安排及其效率 | 第19-20页 |
| 3 "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分析 | 第20-26页 |
| ·庞大的集体经济与模糊的产权之间的矛盾 | 第20-22页 |
| ·传统的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引发的矛盾 | 第22-23页 |
| ·传统的集体资产运营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 第23-24页 |
| ·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4 "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路径选择与比较 | 第26-35页 |
| ·产权制度改革方式比较 | 第26-30页 |
| ·公司制 | 第26-27页 |
| ·合作制 | 第27-29页 |
| ·股份合作制 | 第29-30页 |
| ·"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的地区比较 | 第30-34页 |
| ·广东天河、深圳龙岗股份合作制改革 | 第30-31页 |
| ·宁波市东江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 第31-33页 |
| ·各地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般特点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5 马垅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一个"城中村"集体资产改制的案例 | 第35-59页 |
| ·马垅村的基本情况 | 第35页 |
| ·产权重构 | 第35-44页 |
| ·清产核资 | 第35-36页 |
| ·股权设置 | 第36-38页 |
| ·折股量化 | 第38-42页 |
| ·股权管理 | 第42-43页 |
| ·收益分配 | 第43-44页 |
| ·组织设计 | 第44-47页 |
| ·组织框架 | 第44-46页 |
| ·结构特点 | 第46-47页 |
| ·马垅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绩效分析 | 第47-51页 |
| ·马垅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制度特征 | 第47-48页 |
| ·马垅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制度绩效 | 第48-51页 |
| ·明晰了集体资产产权关系 | 第48-49页 |
| ·促进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村民收入的提高 | 第49-50页 |
| ·推动了农村政治制度的建设 | 第50-51页 |
| ·推进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 第51页 |
| ·马垅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51-54页 |
| ·社区股份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得不到确定 | 第51-52页 |
| ·产权仍不完整 | 第52-53页 |
| ·社区股份合作社管理存在政社不分 | 第53页 |
| ·社区福利主义阻碍社区的健康发展 | 第53-54页 |
| ·社区自有经济不足 | 第54页 |
| ·马垅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 第54-59页 |
| ·马垅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启示 | 第54-55页 |
| ·社区股份合作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 第55-59页 |
| 6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1:马垅村人口情况统计说明 | 第65-68页 |
| 附录2:马垅村集体资产个人股份量化方案 | 第68-70页 |
| 附录3:马垅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 | 第70-76页 |
| 附录3:给予社区股份合作社法人身份的提案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