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节 对于小提琴协奏曲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8-9页 |
一、协奏曲的起源与演进 | 第8页 |
二、不同时期小提琴协奏曲的体裁及结构特点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价值及现实意义、国内研究现状及笔者观点 | 第9-11页 |
一、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笔者观点 | 第10-11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2.笔者观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整体结构与宏观特性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各乐章体裁与宏观特征 | 第11-14页 |
一、各乐章体裁 | 第11页 |
二、宏观特征 | 第11-14页 |
1."混合曲式"的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2.主题的变奏特点 | 第12页 |
3.句逗呼吸的特点 | 第12-13页 |
4.织体语言 | 第13页 |
5.主题"核心音调"的特点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各乐章的曲式结构 | 第14-19页 |
一、对于第一乐章曲式的分析 | 第14-15页 |
二、对于第二乐章曲式的分析 | 第15-17页 |
三、对于第三乐章曲式的分析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技术要点与演奏心得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演奏家对于《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演绎的简介 | 第19-21页 |
一、对于由前苏联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版本的特点分析 | 第19页 |
二、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版本与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家马克希姆.温格洛夫的演奏版本的对比分析 | 第19-21页 |
1.演奏风格及速度把握上的对比 | 第19-20页 |
2.对于作品内涵演绎的对比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技术要点与演奏心得 | 第21-25页 |
一、对于第一乐章的处理 | 第21-22页 |
二、对于第二乐章的处理 | 第22-24页 |
三、对于第三乐章的处理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耳朵、内心听觉、个人修为与演奏的关系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