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

耕作制度对南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 土壤中的微生物功能群第13-17页
   ·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第13-14页
   ·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第14-15页
     ·增加土壤有机质第14页
     ·促进土壤内营养物质的转换第14-15页
   ·土壤微生物对农作物的影响第15-16页
     ·土壤微生物的生化活性大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状况第15页
     ·根系微生物对作物的影响第15-16页
     ·促进植物对N、P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第16页
     ·产生生长素,促进作物生长第16页
   ·土壤微生物的可持续性第16-17页
 2 少免耕的土壤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第17-21页
   ·少免耕的定义第18页
   ·少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第18-19页
   ·少免耕对突然化学性状的影响第19页
   ·少免耕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第19-20页
     ·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的影响第20页
     ·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20页
   ·对病、虫、草害的影响第20-21页
 3 稻田土壤微生物研究技术进展第21-27页
   ·微生物传统培养方法第21-22页
   ·生物化学方法的代表磷脂酸法(PLFA)第22-23页
   ·生理学方法—BIOLOG微量分析第23-24页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24-26页
   ·前景与展望第26-27页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不同施肥制度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第28-3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8-30页
   ·试验设计第28-29页
   ·培养基第29-30页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第30页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第30页
   ·土壤微生物活度测定第30页
   ·土壤微养分测定第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不同施肥制度对三大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30-31页
   ·不同施肥制度对某些特殊生理群微生物的影响第31-33页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活度的影响第33-3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4-35页
第三章 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第35-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页
   ·土壤样品第35页
   ·试验处理第35页
   ·微生物及活度测定第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好气性细菌的影响第35-36页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好气性细菌的影响第36-37页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真菌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放线菌的影响第38-39页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土微生物活度的影响第3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9-41页
第四章 烟草连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第41-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试验设计第41页
   ·微生物及活度测定方法第41页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1-42页
     ·葡萄糖标准曲线第41-42页
     ·氨标准曲线第42页
     ·甘氨酸标准曲线第42页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第42-43页
     ·纤维素酶第42页
     ·脲酶第42-43页
     ·蛋白酶第43页
     ·过氧化氢酶第43页
     ·木聚糖酶第43页
 2 结果分析第43-45页
   ·烟草连作对稻田土壤四大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43-44页
   ·烟草连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活度及酶活性的影响第44-4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5-46页
第五章 少免耕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第46-5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6-47页
   ·土壤样品第46页
   ·土壤微生物及酶的测定第46页
   ·土壤微生物作用强度的测定第46-47页
     ·土壤氨化作用强度的测定第46-47页
     ·硝化作用强度的测定第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土壤中四大类微生物的数量第47-49页
   ·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49-51页
   ·土壤3微生物活度、氨化作用强度、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第51-5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53-54页
 1 结论第53页
 2 创新点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期货市场效率分析的计算方法研究
下一篇:车载光电经纬仪在准动基座下的测量误差修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