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域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及热环境容量研究--以曹妃甸海域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温排水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热环境容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近岸海域潮流场模拟 | 第16-48页 |
·研究海域概况 | 第16-19页 |
·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水文条件 | 第17页 |
·研究范围及水下地形 | 第17-19页 |
·数学模型 | 第19-23页 |
·坐标系 | 第19页 |
·深度平均原理 | 第19-20页 |
·三维潮流运动控制方程 | 第20-21页 |
·二维潮流运动基本方程 | 第21-23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3-26页 |
·有限差分法(FDM) | 第24-25页 |
·特征法(MOC) | 第25页 |
·有限元法(FEM) | 第25页 |
·有限分析法 | 第25-26页 |
·有限体积法(FVM) | 第26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求解 | 第26-37页 |
·网格剖分 | 第26-28页 |
·坐标变换与网格生成 | 第28-30页 |
·方程离散 | 第30-34页 |
·方程求解——SIMPLER压力校正法 | 第34-37页 |
·定解条件与参数取值 | 第37-39页 |
·初始条件 | 第37页 |
·边界条件 | 第37-39页 |
·动边界处理 | 第39页 |
·参数取值 | 第39页 |
·模型验证 | 第39-48页 |
·模拟时段及验证资料 | 第39-40页 |
·潮位验证 | 第40-42页 |
·流速验证 | 第42-45页 |
·潮流场分析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近岸海域温升场模拟 | 第48-59页 |
·二维温升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求解 | 第49-50页 |
·方程离散 | 第49-50页 |
·ADI法迭代求解 | 第50页 |
·定解条件 | 第50-51页 |
·初始条件 | 第50-51页 |
·边界条件 | 第51页 |
·源强项 | 第51页 |
·参数取值 | 第51-52页 |
·水面综合散热系数(ks) | 第51-52页 |
·弥散系数 | 第52页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模拟时段与模拟工况 | 第52-53页 |
·模拟结果 | 第53-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海域热环境容量计算 | 第59-68页 |
·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 第59-61页 |
·海域热环境容量的概念 | 第59页 |
·定量研究方法 | 第59-61页 |
·温升带控制法 | 第61-63页 |
·温升带的概念 | 第61页 |
·温升带影响因素 | 第61-63页 |
·温升带的确定 | 第63页 |
·计算步骤 | 第63-64页 |
·热环境容量的计算 | 第64-67页 |
·区域概况 | 第64-65页 |
·计算范围与计算条件 | 第65-67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7页 |
·剩余热环境容量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