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引言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城市道路交通特性 | 第14-20页 |
·人的交通特性 | 第14-15页 |
·行人的交通特性 | 第14页 |
·乘客的交通特性 | 第14-15页 |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 第15页 |
·车辆的交通特性 | 第15-16页 |
·自行车的特性 | 第15页 |
·机动车的特性 | 第15-16页 |
·城市道路的特性 | 第16-17页 |
·城市道路的组成 | 第16页 |
·城市道路的特点 | 第16-17页 |
·城市道路交通流特性 | 第17-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3. 交通分析技术 | 第20-33页 |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分析 | 第20-22页 |
·城市道路分类 | 第20-21页 |
·城市道路的功能 | 第21-22页 |
·城市道路交通需求分析 | 第22-26页 |
·车流需求分析 | 第23-25页 |
·人流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 | 第26-29页 |
·路段与交通安全 | 第26-28页 |
·交叉口与交通安全 | 第28-29页 |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分析 | 第29-33页 |
·空气污染、噪声、振动 | 第29-30页 |
·道路景观 | 第30-31页 |
·绿化 | 第31-32页 |
·文化遗产、特色风貌的保护 | 第32-33页 |
4.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总则 | 第33-38页 |
·城市道路交通政策 | 第33-35页 |
·车辆的发展策略 | 第33-34页 |
·城市道路网络发展策略 | 第34-35页 |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基本程序与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5.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 第38-63页 |
·横断面形式和选择 | 第38-41页 |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以及适用性 | 第38-39页 |
·推荐的道路横断面形式 | 第39-41页 |
·交叉口交通设计 | 第41-45页 |
·交叉口的范围 | 第41-42页 |
·交叉口的详细设计 | 第42-45页 |
·路段交通设计 | 第45-49页 |
·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 第45-46页 |
·路边停车设计 | 第46-48页 |
·与出租车相关的交通设计 | 第48页 |
·单位出入口设计 | 第48-49页 |
·公共加油站设计 | 第49页 |
·与公共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 第49-59页 |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 第50-55页 |
·公交专用道(路)设计 | 第55-59页 |
·城市道路交通枢纽(站前广场)交通设计 | 第59-61页 |
·交通景观设计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6. 城市道路交通管制方案设计 | 第63-70页 |
·交通组织设计 | 第63-64页 |
·宏观交通组织 | 第63-64页 |
·区域交通组织 | 第64页 |
·标志标线设计 | 第64-67页 |
·交通标志 | 第64-65页 |
·交通标线 | 第65-67页 |
·公交优先信号设计 | 第67-68页 |
·停车诱导设计 | 第68-70页 |
7. 交通稳静化设计 | 第70-77页 |
·交通稳静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定义 | 第70-71页 |
·稳静化措施应用 | 第71页 |
·交通稳静化措施应用 | 第71-75页 |
·速度控制措施 | 第71-74页 |
·交通量控制设施 | 第74-75页 |
·交通稳静化措施作用及保障措施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8. 应用实例 | 第77-81页 |
·实例概况 | 第77页 |
·交通设计方案 | 第77-81页 |
·横断面设计 | 第77-78页 |
·交叉口交通设计 | 第78-79页 |
·公交停靠站设计 | 第79页 |
·慢行过街交通设计 | 第79-80页 |
·交通与景观协调设计 | 第80-81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81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详细摘要 | 第84-87页 |